廣東三水蘆苞古鎮
日期:2016/12/14 17:49:56   編輯:古建園林蘆苞古鎮上的特色建築
古鎮上的河鮮
總是在尋找一處幽靜,總在探尋一段奇緣,走過各色的小鎮,聽了各色的故事,歷史的韻律終是最動人的。走進三水蘆苞古鎮,也再一次印證了行走的意義。旅游之於蘆苞鎮,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感悟時間。
蘆苞,一個美麗的名字,它其實是由北江沖積的小沙洲,因洲上盛長蘆荻和苞草,後成街市,遂取蘆、苞兩字作地名。蘆苞古稱胥江,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唐大歷年間,是珠江三角洲一個歷史商埠,為粵北山貨、竹器集散地,特別是湖南、粵北來的客商還常常經北江而下到此轉入胥江(即現蘆苞湧)經樂平、花都進入省城廣州,使得這裡也素有“小廣州”之稱。最難得的是,蘆苞鎮上至今依然保留了不少明清時期的古村落和古建築,其裝飾雕刻精美,散發出原始而典雅的味道,令人迷失於想象之外。
在眾多古村落中,長岐村的名聲早已揚名於外。村子遺存上百座明清建築,是蘆苞鎮近期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村落。村口是兩口引自北江水的池塘,每年夏天,村裡人都在其中一個方塘中栽下荷花睡蓮,至初秋,竟得滿塘荷香。再走近古村細看,房屋完全是嶺南傳統村落建築風格及布局。漫步行走在二人寬的巷道中時,偶然抬頭便可以不時看到或雕刻山水,或雕刻花鳥魚蟲的壁上灰雕,即使有上百年歷史,顏色仍十分鮮艷,且活靈活現。隨意走進村中一戶人家,你還可以發現他們大多都是一廳四室、一廁一天井的四合院布局,並特別設有一條暗道。據說暗道一般通往鄰裡,平時作為下水道之用,有磚頭掩蓋,但若是哪家人不小心遭遇暴徒強闖時,便可發揮它的“逃生之道”,居民只要推開磚頭,穿過暗道便可溜到鄰居家裡躲避。相信熟悉地形的人一看就知道,長岐村設置的三個大門樓,也就是為了便於防盜。
由於長岐村附近沒有工廠,且種植的許多老樹木,葉子蔥郁欲滴,常年保持較好的田園風光和自然生態。而環境好,村民也健康長壽,村中215名老人,90歲以上的有10人,80歲以上的有20多人,成為三水有名的長壽村之一。因此,來到蘆苞古鎮的話,別忘了呼吸一下長岐村中清新的靈氣。對於喜歡懷舊的人來說,如果非要追溯蘆苞古鎮的歷史長度,那麼不妨去蘆苞祖廟看看。這座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的祖廟,距今已有近800年歷史,而且還是廣東省內僅存的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它面臨北江,後倚華山,三面環水,四季蔥郁,古樸自然,武當廟作為主體廟居中,右為普陀廟,左為文昌廟,三廟分別供奉著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的神像。胥江祖廟現存的磚雕、木雕、陶塑、石刻、灰塑等,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獨特,展現出祖輩們的聰明才智和濃厚的嶺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