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開平

開平

日期:2016/12/16 19:20:41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開平

立園位於廣東著名僑鄉開平塘口鎮北義鄉赓華村,是已故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創建於二十世紀初的花園別墅。建園歷時十載,全部工程於1936年告竣。該園以《紅樓夢》中描繪的大觀園為依托,對中國園林古典建築藝術兼收並蓄,並對歐美當時流行的別墅建築特色加以融會貫通,達到中西合璧之化境,從而擁有“小觀園”的美譽。


立園的意境是“小橋、流水、人家”,園內布局為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三個區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圍牆分隔,又用橋亭或通天回廊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


別墅區有泮文、泮立等融匯中西建築風格的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其外部黃牆綠瓦,飛檐斗拱,氣勢磅 礴,別具中國殿堂古風;室內設計高雅舒適,古色古香,廳堂裝飾著屏風壁畫,紅木台椅,水晶宮燈,花架書櫥,洋盆浴缸,西方壁爐,湘繡潮雕,鑿井引水,手搖供水。廳堂室間閒雅舒適、幽靜溫馨,頗有世外桃源之韻。大花園綠樹相映,鳥語花香,參天古木,回廊曲徑,使人心曠神怡。





大花園主要以“立園”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樓為軸心進行布局,牌坊前方兩端雄峙著兩根鋼鐵制的打虎鞭,蔚為壯觀,沿牌坊拾級而上有放生池、百鳥園、皇冠花籐亭點綴其間。位於西北角的毓培別墅更是點睛之作,該樓是園主為紀念愛妾譚玉英而建,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使其更添幾分浪漫淒美色彩。


小花園為“川”字形,園內以“兀”字形運河分隔,又由“長春亭”、“共樂亭”、“挹翠亭”連結,構思巧妙,布局嚴謹,構思別致。園內景點之豐富多彩,堪稱“中國華僑博覽園”,是珠江三角洲極具觀賞價值的旅游勝地。


降龍村落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條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身臨其境,翠竹扶疏,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人們辛勤勞作,安居樂業,生態環境十分優美。
該村有13座造型別致、保存完好的碉樓掩映在茂密的翠竹叢中,與周圍民居、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登高遠眺近觀,疑為天上人間,有如翠竹綠浪叢中“海市蜃樓”驚現古城堡之感。

 

泮村燈會,又稱舞燈會。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是水口鎮泮村的習俗,也是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民間藝術活動。

泮村有48個自然村,1.5萬多人口,全部姓邝。各村群眾和民間藝人用竹、木和各色彩紙,制成1丈多高的大花燈,裝飾精致華美。燈會之日,由各村選出的青壯年組成舞燈隊伍,伴以幾頭瑞獅,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游行到各個村莊。 這天,鄉民和親戚朋友雲集,村村場場彩旗招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到處是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氛.村裡村外的人群似潮水一樣湧來看熱鬧。舞燈開始,青年小伙子抬著花燈,在醒獅、旗隊的簇擁下,在鑼鼓喧天、瑞獅歡舞、鞭炮聲中,逐村逐場地舞動,非常熱鬧。許多在外工作的人、港澳同胞和旅外華僑也專程回鄉觀賞燈會。

這個習俗,相傳始於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泮村一帶都是黑石山,山形似象、獅、虎、牛、羊“五獸”,被稱為“五獸地”。明朝洪武元年(1368)邝一聲自廣東南雄遷到此地立村(龍田裡)定居,但多年後仍人丁不旺,百業不振。據說是因五獸中獅子為王,而獅子成天打瞌睡,甚至長睡不醒,其余四獸就乘機到處為害,使泮村鄉民災患頻仍。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三,是最不吉利之日,禍患尤甚。邝一聲選擇正月十三為舞燈日,要泮村所有村莊,四方鄉民(外出打工的,也待過了舞燈日才起程),扎起三頭巨型花燈,敲鑼打鼓舞獅,巡游各村,所到之處,鑼鼓聲、炮竹聲震天動地,以求將獅王驚醒,鎮懾四獸,消除禍患,讓泮村子孫昌盛.百業興旺,日子太平。此後,正月十三泮村舞燈,年復一年,流傳下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