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媲美麗江的古鎮

媲美麗江的古鎮

日期:2016/12/13 18:42:0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龍潭古鎮最早的記錄可追溯到三國時期。自宋朝到清朝600多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的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龍灘古鎮一千多年獨有的建築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讓龍灘古鎮成了別具一格的渝中古鎮。
龍潭鎮位於重慶市酉陽縣東南部,距縣城30公裡。因鎮上兩個氽水潭,形似形似"龍眼",常積水成潭故名"龍潭"。面積7.2平方公裡,是3.5萬土家、苗族、漢族等 民族聚居地。清雍正13年,(1735)被一場大火燒毀,才遷往龍潭河(古稱湄書河)旁重建。憑借龍潭河、酉水河之便,逐漸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集鎮,古稱:龍潭貨、龔灘錢。 
古鎮上有保存完好、規模最龐大的清代建築群,禹王宮、萬壽宮、祠、廟宇、天主教學、經院、書院、文昌宮、天後宮、軒轅宮、禹王宮、萬壽宮、龍王廟、火神廟等(萬壽宮相傳專為乾隆皇帝南巡所建行宮,位於龍潭河碼頭上邊);

龍潭古鎮的土家吊腳樓,50多座土家吊腳樓翹角飛檐,形態美觀;
  
   四合天井大院,吳家大院代表龍潭古民居最高空間藝術成就,王家大院展示地主大宅建築藝術,謝家大院則是古鎮糕點糖品供應點;
   封火牆,鎮上以火磚砌成的圍牆,高達十幾米或二三十米不等,再用鐵或木料砌成約1米高的楔子護牆,內修房捨。一層樓名"印子屋",其形像一枚方印,此即獨具特色的封火桶子;

著名女作家丁玲,也描述過古色古香的龍潭中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