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興福寺
日期:2016/12/15 15:16:32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江蘇常熟城依山而建,有十裡青山半入城之說,山即虞山,孤聳在江南水鄉的綠野,北臨長江,南瀕二湖。山上林立奇石,遍布甘泉幽洞。虞山北麓,村捨與茶樹林深處,即是興福禅寺所在。
興福寺始建於南朝,蕭梁時建大殿,發現一石隆起,左看似“興”字,右看似“福”字,取其祥瑞,改寺名為興福寺。唐i代有黑白二龍交斗,沖破溪澗,寺在澗邊,所以又稱破山寺。興福寺是比較典型的園林式寺院,庭院景點甚多,玲珑可人。
興福寺山門前有三株楓香樹,如金剛守衛。門前破龍澗在大雨後,水勢奔騰,回音隆隆。過澗上石橋,入山門、天王殿。三聖殿澗邊對著山門有兩根高大的石經幢,一古一新。到大殿,佛像後有高大的善財五十三參群塑。中軸線東有紀念興福寺祖師的四高僧殿及藏經樓等。方形的白蓮池中有千葉重萼白蓮,芳色異常,池旁一株白玉蘭樹斜伸入池,與蓮葉相映成趣。池後有救虎閣,傳說高僧彥稱深夜在此坐禅,聞閣下虎吼,見一虎中箭,乃拔箭裹傷放之,後來老虎來閣向僧致謝。再東面是米碑亭,內有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唐代詩人常建的名詩《破山寺》: “清晨人古寺,初日照(明)高林。曲徑通幽處,禅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籁此俱(都)寂,惟聞(但余)鐘磐音。”
米芾書碑時,對原詩作了改動(括號內的字),使詩與宋代興福寺景點更貼切。米碑旁園內兩株桂花飄香,一叢芭蕉陰綠。碑後有竹香書屋,推窗但見青竹成海,竹香撲鼻。書屋東有空心潭,清澈可以烹茗、潭中橋作九曲,周圍黃石堆砌如峭壁,潭邊空心亭飛檐凌空,亭北一株金錢松高大勁拔。空心潭北的葫蘆潭中,曾產一種別處所無的無尾螺,還曾有綠毛龜。
中軸線西有華嚴講堂舊址和回廊曲徑通幽處。從西北彌勒洞旁上山頂日照亭,亭周老松繁茂,怪石嵯峨,可俯視江南園林式的興福寺全景。山上有一排式樣各異的墓塔,其中有高僧月霞法師的墓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