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芷溪古村

芷溪古村

日期:2016/12/14 23:55:06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芷溪鎮位於福建省連城縣南部,東鄰廟前鎮,南接豐圖村與上杭縣蛟洋鄉毗連,西倚上杭縣南陽鎮,北靠新泉鎮,距連城縣城52km,距龍巖市區65公裡,距廈門265公裡。芷溪因古時村邊溪流兩岸長滿芷草而得名。
芷溪群山環抱,芷水蜿蜒,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有詩雲:“歷史文化一名村,桃源芷水映金峰。”
芷溪居民重視宗祠建築,緣於客家人慎終追遠、敬祖睦宗的傳統美德。
芷溪宗祠文化之黃氏家廟
明清以來,芷溪先民先後建了74座古宗祠,138幢古民居,這些規模宏大的明清時期建築,被客家研究人士譽為“客家大宅門”。這些古建築除一部分是專門作祭祖聯宗用外,其他都是祠居合一的復合型建築,普遍采用客家地區“九廳十八井”結構布局建造,門廬威嚴,庭院舒暢,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雄偉壯觀,氣勢恢宏,美侖美奂。這些古建築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庚福公祠、龜山公祠、楊輝公祠、峻亭公祠、澄川公祠、翠疇公祠、孝友祠、孔懷堂公祠、華岳公祠、隱軒公祠、耀南公祠、漁溪公屋、培蘭堂、余慶堂、永裕堂、萬斯堂等。
  芷溪花燈最有特色,原由蘇州引進,迄今已有三百年歷史。



        芷溪村歷史悠久,當地群眾流傳著 “邱三千、華八百,姓黃姓楊一百” 的口頭禅說法。據當地這四個姓的族譜記載,他們的祖先南遷前均居住在黃河以北,後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成群結隊跨黃河,渡長江,進江西,入福建,先在寧化縣石壁定居,後再往南遷移,芷溪的邱姓約在元朝中期由上杭遷居到芷溪邱坑牛角屋,而華姓為明初遷至芷溪,距今均已600多年,而楊、黃兩姓來芷溪定居也有550-600年。在芷溪至今還可看到古代保存下來的大小宗祠65座,大型祖屋難以勝數,這些宗祠祖屋絕大部分建於清朝中葉,從其建築的外部結構,內部庭院的擺設,建築規模的宏大,內藏古老文物之多,在連城可稱是獨一無二,而可供開發利用和保護研討的古建築設計、裝飾、雕刻等更是枚不勝舉。目前保存最古老的牌匾是邱姓的“純孝”匾,為明朝萬歷年間所賜。

清晨,小巷中的作坊早已爐火正紅。走近才看清,是在做豆腐干。豆腐干是著名的閩西小食品-八大干之一。所謂閩西八大干是指閩西地區有風味特色的八種干制食品:包括連城地瓜干、武平豬膽干、明溪肉脯干、寧化老鼠干、上杭蘿卜干、永定菜干、清流筍干及長汀豆腐干。閩西的豆腐干主要原料為大豆。還有搭配:大茴、小茴、甘草、肉桂、公丁香等香料。將其研成粉末成為五香粉。再加以精鹽或醬油,栀子水等。將大豆先用石磨干磨,除去豆皮。再通過水浸、磨漿、開水沖漿、過濾、煮沸、點鹵等工序制成豆腐腦。然後將豆腐腦盛入以白紗布墊就的小木方格內。四角復包,壓搾至干,遂成白豆腐干。此後還要將白豆腐干抹上五香粉和精鹽,腌制後,清水洗淨。用光滑嫩石將其下面磨至光滑,晾干後抹上栀子水染成黃色。然後將豆腐干放在特制烘笪上,微火烘焙而成。 此法制成的閩西豆干甜、香、鹹、鮮四味俱全,回味無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