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學者花20年 尋圓明園流散文物
日期:2016/12/14 12:03:48   編輯:古代建築 根據圓明園學會學術委員劉陽的統計,目前回歸圓明園的石刻文物總數共有57類、85件。其中,2006年“圓明園流散文物回歸圓明園遺址的征集工作”獲准開展,當年10件珍貴石刻文物集體回歸,創造了一次巅峰。這批回歸文物中價值最高是一對大水法石魚,每只身長125厘米、高58厘米、重達一噸。這對石魚就是劉陽在北京西城區大秤鉤胡同偶然發現的。
“80後”劉陽是中國圓明園學會最年輕的學術委員之一,劉陽今年34歲,他從15歲開始斷斷續續地搜集有關圓明園流散文物的信息,迄今已有將近20年。2013年,他將自己尋找到的700多件相關文物線索結集成《誰收藏了圓明園》一書。
劉陽說,這700余件文物只是圓明園流散文物的滄海一粟。“屬於圓明園的流散文物各自遇到的問題不盡相同:有些是下落明晰,但如今的擁有方不願歸還,更多的是去向不明。”
那麼,如何考證一件文物是不是圓明園的流散文物呢?劉陽介紹稱,1860年圓明園第一次遭到侵略者劫掠之後,通過贈送或拍賣形式直接進入歐美博物館的藏品最易判定,如法國的楓丹白露宮、法國榮軍院軍事博物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機構的圓明園藏品。這些藏品絕大多數都沒有經過轉手,文物來源清晰。
其次,如果文物帶有明確的圓明園特征,或者圓明園專屬標記,也較容易判定。例如法國吉美博物館藏“圓明園印玺”、法國國家圖書館藏《圓明園四十景圖詠》、圓明園西洋樓十二生肖獸首、圓明園殿宇玉玺或冊頁。再如擁有“慎德堂”、“九州清晏”、“紀恩堂”、“富春樓”等標識的文物也都基本可以判定為圓明園流散文物。
根據劉陽多年的調查,目前還有一些散落民間的文物,根據其檔案記載,基本上也可判定為圓明園舊藏,如《颙琰童年像》、道光帝《喜溢秋庭圖》、南宋蘇漢臣《百子嬉春圖頁》等。此外,一些歷代書畫珍品上還钤有“圓明園寶”、“長春園寶”、“淳化軒”、“淳化軒圖書珍秘寶”等圓明園專用鑒藏印章,如王蒙《幽壑聽泉圖軸》、仇英《楓溪垂釣圖軸》、錢選《歸去來辭圖》等,均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