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英德古河道穴居遺址面世
日期:2016/12/14 12:00:44   編輯:古代建築溶洞內的復原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黃振生 攝
深藏於廣東英德市寶晶宮溶洞內一段10萬年前史前人類活動的遺址,有望在國慶節前向世人揭開神秘面紗。英德市政府21日稱,這段遺址地處溶洞的古河故道,由於得到妥善保護,至今仍可清晰辨識在遠古膠結堆積層中的各種光滑而大小不一的石器。
位於英德市西南7.2公裡處的燕子巖山脈中的寶晶宮,是一個經歷了兩億多年地殼變化而成的大溶洞。1981年8月,被廣東省水文地質二隊在尋找水力資源過程中發現,洞內重疊共有四層,目前已開放供游覽的三層,總面積約16500平方米,游程約1.5公裡,是廣東省已開放的溶洞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即將向世人開放的這段史前人類生活遺址,是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在洞內古河故道的沙礫石層中發現的古河道膠結堆積層,引人矚目的是,堆積層中遺落有一批具有中國舊石器文化工藝傳統的打制石器,距今約10萬年的歷史。
目前,來自上海的一家專業展覽工程企業,正在為古河道提供逼真的仿真場景復原工作,通過架設冷光源及科普說明,結合溶洞內的古河故道,真實還原十萬年前古人類打獵、圍火而坐、鑽木取火、打制狩獵石器的生活的場景。
在溶洞中的古河道,記者看到相關的復原保護現場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在飽經歷史長河沖刷的洞穴巖壁上,古河道的地質堆積層層次分明,猶如年輪記錄了溶洞的億萬年滄桑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