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江浙采風行之同裡古鎮魅力水鄉(圖)
日期:2016/12/15 21:50:41   編輯:古代建築
同裡古鎮魅力水鄉(攝影:英增選)
2012年9月1日,記者一行驅車駛離華西村,經過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行程,順利抵達了由費孝通先生題寫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牌坊前的同裡古鎮。蘇州同裡國際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戴志剛總經理,特意安排公司副總經理何虹先生與宣傳活動部的錢婷婷小姐前來迎接我們。
同裡古鎮上費孝通先生題寫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石牌坊(攝影:趙舒新)
何總帶記者一行進入古鎮,經過同裡古鎮的石牌坊後就是古鎮商街。不寬的街道兩旁是鱗次栉比的商鋪,五顏六色的商家字號制成的彩幡高懸店外,古樸的商賈氣息撲面而來。商街附近還有一座古戲台。何總邊走邊向我們就同裡的相關情況娓娓道來。
同裡古鎮商街(攝影:馮贛勇)
同裡,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並沿用至今。同裡的核心景區退思園是蘇州古典園林藝術的典型代表,是全國文保單位,並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同裡因此也成為江南水鄉古鎮中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
古鎮水鄉一景(攝影:王立保)
同裡以“小橋、流水、人家”的神韻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古鎮外五湖環抱,鎮內15條河流縱橫交錯把古鎮劃為7個島嶼,而建於各個年代的49座橋又將各個島嶼串成一體,形成了依水成街、環水設市、傍水成園的水鄉風格。“五湖環抱於外,一鎮包含於中”、“家家臨水,戶戶通舟,醇正水鄉,舊時江南”,這是2005年CCTV中國魅力名鎮評選頒獎辭中對同裡所做出的評價。
同裡古鎮大戲台(攝影:馮贛勇)
在何總的帶領下記者一行首先來到退思園參觀。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園主任蘭生,字畹香,號南雲。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內閣學士周德潤勳任蘭生盤踞利津、營私肥已。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正月,解任候處分,部議革職位。任蘭生落職回鄉,花十萬兩銀子建造宅園,取名“退思”。其弟任艾生哭兄詩有“題取退思期補過,平泉草木漫同看”之句,可見園名取《左傳》“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意。
同裡古鎮退思園水榭(攝影:馮贛勇)
退思園布局獨特,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一應俱全,並以池為中心,諸建築如浮水上。格局緊湊自然,結合植物配置,點綴四時景色,給人以清澈、幽靜、明朗之感。
同裡古鎮的晨曦景色(資料圖片)
1986年,美國紐約市在該市斯坦頓島植物園內,以退思園為藍本,建造了一座面積三千八百五十平方英尺的江南庭園,取名“退思莊”。可見小小退思園已躍出國門,走向了世界。
同裡水鄉體驗搖橹的樂趣(攝影:馮贛勇)
走出退思園不遠就來到蜿蜒綿長的水道邊,這裡也最能體現同裡水鄉的特色。只見不寬的河道中不時能看到來往而過的小船。站在船尾的女艄工,腰肢輕擺,兩臂左右搖橹的劃船姿態,在水鄉中的景象是那麼的和諧優美。
水鄉河道兩岸景色(攝影:馮贛勇)
記者一行在碼頭上分別乘兩條小船開始在魅力水鄉河道中泛舟而行。船游河中,只見兩岸鱗次栉比的景觀不斷撞入人們的眼簾,各種風味小吃店、茶葉店、咖啡館、小商品雜貨店以及交相輝映的店主的叫賣聲、游人的談笑聲、民間藝人的彈唱聲等不絕於耳,令人目不暇接。
水鄉河道岸上的民居客棧幌子(攝影:馮贛勇)
錢婷婷向記者說:據說歷史上的同裡更是熱鬧非凡。河道兩岸上店鋪林立,人頭攢動。米行,豆麥雜糧行;冶坊,染坊;廣貨行,油餅行;顏料店,絲線鋪;桐油行,木行;水鮮行,蔬菜地貨行;馬車行,輪船局等等。至於茶館酒樓,戲院書場,煙館妓院,因市而興;三教九流,占卜星相,隨之聚集。
同裡水鄉的外國游客(攝影:馮贛勇)
談到同裡的水,有文載:同裡的水滋潤,同裡水養人。同裡鎮區四周為五湖環抱--同裡湖、龐山湖、葉澤湖,南星湖和九裡湖。古鎮風格看上去貌似隨意,其實自有其特別的格局:街河並行,橋路相接,東西走河,南北架橋;以河道為主要骨架,依水成街,環水設市,傍水成園;鎮內全長約六公裡的十五條河流縱橫交叉,將古鎮劃為七個島嶼;而始建於各個年代的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巧妙而自然地把河、橋、街、路、宅、園聯結在一起。
河岸上的店鋪(攝影:馮贛勇)
在同裡的水鄉泛舟人們可以冥思遐想,靜靜地品位一種意境:風吹著風,水連著水,衣袂飄飄,心思飛翔。老街,小巷,茶館,飯鋪,河埠,魚船,一處風景就是一個故事或奇跡,與湖與水與橋與街互相映襯,是酒後的濃茶,是雨後的花骨朵,是小睡後的一碗冰糖蓮心,無論從何處著眼,從哪裡觀看,都是美的,美得讓人說不出話。
同裡水鄉吉利橋(資料圖片)
同裡的河是水鄉的靈魂,是水鄉日日夜夜妩媚著的眼睛。其次是橋,河流與街巷交叉的地方,河水讓市民止步的地方,橋應運而生。有多少河流與街巷的交叉點,就有多少給人帶來方便的橋。河流與街巷之間的縱橫交錯越多,橋也就越多,橋,因此成為同裡古鎮最富有特色的代表性建築。
古鎮阿婆(攝影:馮贛勇)
船行至一個拐彎處,只見河岔口的一條小船上有幾只黑灰色的鸬鹚鳥。原來這些鸬鹚鳥專門在水中捉魚,而鸬鹚鳥的水上捉魚也成為同裡的一道風景。幾百年過去了,鸬鹚這種水鳥還悠閒地徜徉於同裡,這就是一種生態保護,綠色GDP的體現。
同裡古鎮崇本堂(資料圖片)
鸬鹚們在水上來來回回地奔忙著,嘴裡銜著魚,囊裡放著魚,眼裡心裡統統統全是魚,同裡魚。黑色羽毛閃著綠色光澤的鸬鹚,傳達來自遠古時代的溫情:男耕女織,豐衣足食。雲淡風輕的日子裡,那兒也不去,就在同裡某一處水邊,看鸬鹚捕魚,慢慢地,骨子裡變得沉靜與隔世。
古鎮也有清靜的地方(攝影:馮贛勇)
從游船上岸後,來到了一個極為幽靜的地方,依然是在河畔,但比起剛才經過的沿河兩岸眾多餐飲、小吃店的喧囂,這裡好像是個世外桃源。記者深感同裡水鄉可謂是一個動、靜結合的好所在。有人說,同裡不及周莊熱鬧,也有人說,周莊可游,同裡可居。記者倒是覺得,曾經去過的周莊的感覺卻是熱鬧有余,幽靜不足。
古鎮穿心弄(資料圖片)
同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根據史料記載,同裡建鎮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歷史上先後出狀元1人、進士42人、舉人93人。為了使古鎮文化生動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同裡古鎮陸續修復開放了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三橋、明清街、“蓬萊仙境”羅星洲等、“珍珠塔”、“松石悟園”、肖甸湖“森林公園”、“中華性文化博物館”、“古風園”等大小景點20余處。在江南眾多水鄉中同裡展現的是景區和社區的完美結合,同裡景區旅游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古鎮的保護,至今古鎮裡還生活著近萬名原住民,每天為國內外游客展現原汁原味的活的江南生活情景劇。
古鎮上的留影
臨別時,戴總告訴記者:今年,“千年古鎮,世界同裡”基本實現由傳統的古鎮觀光游向生態游、水上游、鄉村游的華麗轉身,肖甸湖森林公園、五月田生態農場的建設發展以及四個五星級酒店六個四星級酒店2000間客房等配套設施的完善將一個旅游綜合體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在記者看來,同裡古鎮將以更完美的形象,向世人展現她美妙的風采和魅力,也必將吸引更多的海內外賓客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