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法國歸還敦煌遺書現千年前蜀錦廣告

法國歸還敦煌遺書現千年前蜀錦廣告

日期:2016/12/14 11:36:22      編輯:古代建築

      8月13日,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蜀錦研究所研究員王君平向記者透露,他和四川蜀菁館館主鐘明一行去年底前往新疆、敦煌等地考察蜀錦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遺跡時,意外地在藏於敦煌市博物館的一件敦煌遺書復制品上發現千年前的蜀錦廣告。    “西川織成錦、川紅錦、軟錦、紫錦、天馬绫、踏山立豹绫、豎角犀牛绫、彭山绫、河北道大官復襖子、段绫、大白绫、皂绫、皂絹、白生絹、四十尺紅绫、百花绫、白練繡線绫、皂绫繡汗绮、金線繡襖子、紅绮襖子、碧绮襖子乞。鋪上新鋪貨,要者相問不須過。”在鐘明向記者出示的編號為P3644的敦煌遺書復制品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段文字。   “這是五代十國時期,在敦煌經商的商人吆喝的書面記載。在其羅列的諸多貨物中提到的錦,即產自四川”,鐘明說。   王君平介紹,在絲綢之路上這類招徕顧客之廣告頗具代表性,大意是“本店新到了一批川蜀等地的絲綢制品,不要錯過機會,趕快來買呀!”   “敦煌遺書上這段文字記載提到了來自西川的織成錦、川紅錦、彭山绫等,羅列的絲綢及服飾品名較多,反映出絲綢作為一種主要的商品,在絲綢之路上流通和貿易的盛況。”王君平說。   其中列出的“川紅錦”,是紅色調的川蜀織錦。紅色是蜀錦常用的主色調,最為著名,史稱“蜀紅錦”,這裡稱的“川紅錦”即“蜀紅錦”。自古“蜀中绯色天下重”,“蜀船紅錦重”。   另外,文書中提到了一些绫類絲織物,有以織物圖案命名的“天馬绫”、“豎角犀牛绫”等,也有以產地命名的“彭山绫”,這與先前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書有“雙流縣”的聯珠龍紋绮、钤有“益州都督之印”的衣物內襯,以及藏於日本的吐蕃文書所載“益州半臂”、“梓州小練”共同構成證據鏈,在絲綢之路上出土絲織物鮮有地域標志的情況下,標有四川痕跡的絲織物卻如此眾多,由此印證絲綢之路的錦類等絲織物,大多來自蜀地。   據了解,編號P3644的敦煌遺書為法國探險家伯希和在上世紀初從敦煌莫高窟劫走的數千種敦煌遺書中的一件。今年4月,敦煌研究院與法國國家圖書館在莫高窟簽署了合作協議,法國國家圖書館同意向敦煌研究院贈送該館館藏的敦煌寫卷的數字化副本,授權專家學者在非商業用途上無償下載並使用這些副本。因此,遺失海外數年的敦煌遺書內容,才重現國人面前。

      (來源:新華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