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悠閒一壺午後茶 寧靜一日古鎮游

悠閒一壺午後茶 寧靜一日古鎮游

日期:2016/12/16 18:37:26      編輯:古代建築
  川南、川東的古鎮在此次地震災害中毫發無損,依然古樸安詳,正是這個不平靜的夏天裡寧靜的休閒好去處。這個周末,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遠離都市的喧囂,跟隨我們一起走進那幾座古老的城鎮,品一壺清香撲鼻的下午茶吧!

  船形羅城

  被時光遺忘的角落

  羅城古鎮,位於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裡。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於明代。時至今日,這條幸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的人文風貌。如今,在澳大利亞距墨爾本市24公裡處的洛克斯市,還有一座以羅城“船形街”為母本的“中國城”呢。

  從樂山市犍為縣城到羅城古鎮,有24公裡的距離。古鎮很小,已經被周圍的建築所包圍。主要街道上的主流建築是一大堆毫無特色可言的馬賽克式四方盒建築,倒是一路上路邊那些粗大如桶的赤鐵管道頗為引人注目,一打聽,才知道是輸送鹽水的管道——羅城的兩大經濟支柱為黑煤、白鹽,產自鹽礦的鹽水通過鐵管被運往幾十裡外的五通橋鎮,再由那裡的鹽水處理廠制作成固態井鹽銷往外地。 

  涼廳街是羅城舊時代的中心,它被當地人叫做“船形街”,長度為 209米,最寬處 9.5米,看上去完全像一條大船或是一把巨大的木梭。這條遍體浮動著遲暮之美的老街據說是中國惟一一條船形的街道,“船形街”的兩側是木結構的長排舊瓦屋,臨街一面的屋檐異常寬大,形成了叫做“涼廳子”的罕見長廊,其支撐點是一百多根立在六邊體長條石柱上的舊圓木。幾百年來,羅城人在這不怕雨淋日曬的“涼廳子”下喝酒、吃肉、飲茶、聽小曲、掏耳朵、抽葉子煙、賣狗皮膏藥,享盡了人間的清福。 

  古鎮是回民聚居地,清真牛肉系列食品的制作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中如干巴牛肉、金絲牛肉、燈影牛肉、麻辣牛肉等,久負盛名,做工精細,色、香、味俱全,回味無窮,深受顧客青睐,至今遠銷省內外。此外,古鎮的傳統名食尚有三大炮、熨斗粑、酒米飯、葉兒粑、羊肉炖湯等,均各具特色,味道悠長。 

  鹽城羅泉

  恍若隔世的輝煌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閒。你會感受到,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樸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裡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在這裡的任何一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 

  這裡有全國唯一的一座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進殿門鑽過舊戲台,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階登上大殿,透過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見藍天上一朵朵白雲飄過。十余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古廟,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久遠的歷史。   

  隨意穿梭在羅泉的大街小巷,你都會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

  靈動鐵佛

  四合院裡流傳的快樂

  鐵佛古鎮位於資中縣城西24公裡處,依山勢三層布局,由上、中、下街(下街又稱鐵爐街)、禹廟街、豬槽街、新街組成,上、中、下街,由 3 道閘門分割,形成 3個大的院落。如今的閘門依舊,只是沒有了門板。街兩側的民居起於明代,盛於清代,高高的封火牆,把小街變成了深巷;粉牆、青瓦、小樓又把小街分割成座座四合院。四合院依山勢層疊起伏,民居依地貌錯落有致。民居中廊柱間的木雕,雖歷經百年風雨侵蝕,飽經世事滄桑,仍留下些許精美之作:木柱與橫梁間镂空的花、葉透雕,樓閣上靈動柔軟的美人靠,疏密有致的木格花窗,是一幅幅美景。

  古鎮內由3道閘門把古鎮分割成3個大的四合院,給古鎮內的居家和工商業安全保障,再加上當初外圍12道閘門把古鎮凝結成一個整體,實際上就是一座城堡式的大院落。歷史上由於客家人是外來的,為了生存和發展下去,他們必須加強團結,增強保護措施,體現在鎮的布局和民居建築上,就顯得與其它鎮的風情不一樣。 

  古鎮名鐵佛,與佛教有關。清康熙三十九年,人們將1公裡外太平場的一尊鐵佛(該寺已毀)迎到附近的新津寺,當搬運途經老店子歇息時,鐵佛生根,再也搬不動了。僧人融亮即在此圈地建寺,名曰鐵佛寺,寺周圍居住的百姓越來越多而成鎮,鎮就因寺而得名。如今鎮上那些古老的店鋪大多已關門,鐵爐街只剩下三家鐵匠鋪還在迸濺著火星;祠和書院只留在人們的口中在回味;戲台上早已難得有戲演了;古鎮人過著淡泊的日子,寺廟和有天井的老房子開的茶館是老人們最愛去的地方,擺龍門陣時夾雜著福建、廣東、江西的聲腔,最多的是客家話。 

  佛從西來

  榕樹下流淌的唯美歲月

  西來古鎮位於蒲江縣境內,古鎮上保存著許多明清建築,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兩百多米長的老街全是木質結構的瓦房,街道平整,這是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鎮上現在還有一座建於清道光十三年的文峰塔,文峰塔就在西來古鎮的街口。塔身四周是戲曲雕塑,配有九曲篆文,極為珍貴。古鎮上的戲台今日還在發揮它的功能,在節日期間非常熱鬧。

  西來古鎮最讓人稱奇的是臨江的古榕樹。這些古榕分布在古鎮老街背面臨江的地方,河堤上排列著11棵樹齡在千年左右的榕樹,姿態婆娑,分別名為夫妻樹、母子樹等等,形象十分逼真。古榕枝葉繁茂,擋住夏日灼熱的陽光,因而臨河的壩子成了古鎮人的聚會場所。在蒼穹之下,與古鎮一起相伴千年古榕,臨溪江水在眼前川流不息,定能讓你神思飛揚。河的對面山清水秀,對岸有一個土牆院落,樸實而別致。河灘上放牧牛羊的人安閒自在,讓人心情不覺放松了下來。

  西來古鎮的美食不多,但是味道都頗不錯。新興街杜家菜館、十字口李家飯館、開心飯店等等。住宿的話,就在古街上有一家友利客棧,標間40元/人,淡季會便宜不少,最便宜15元/人。

  在去西來的路上能看見很多果樹,蒲江地區的水果是很豐富的。出了古街,過了橋就是農貿市場,裡面就有很多收購水果的。蒲江的特產是米花糖、蛋苕酥,鎮上的商店裡就有賣的,五六塊錢一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