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圖文:千年古鎮唱新韻

圖文:千年古鎮唱新韻

日期:2016/12/15 21:56:40      編輯:古代建築
農村新報訊 圖為:第十一屆龍舟節上,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
農村新報訊 圖為:第十一屆龍舟節上,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
圖文:千年古鎮唱新韻
圖文:千年古鎮唱新韻
農村新報訊 圖為:第十一屆龍舟節上,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
農村新報訊 圖為:第十一屆龍舟節上,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
農村新報訊 圖為:第十一屆龍舟節上,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
  農村新報訊 圖為:第十一屆龍舟節上,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
  圖為:復州城雄姿陳友諒故居

  圖為:佛教聖地普佛寺

  圖為:文化廟會是沔城春節文化活動的重頭戲

  圖為:蓮花池風光

  仲夏的沔城,又一次沸騰了。

  7月1日至3日(農歷五月十三至十五),伴隨著仙桃喜迎動車時代的歡快鼓點,千年古鎮沔城迎來了“洪廣杯”第十一屆龍舟節。33艘龍舟逐浪蓮花池,擊水競渡,一展風采。

  這幾天,沔城身著節日的盛裝,處處彩旗飄揚,人頭攢動。上十萬游客在這裡看龍舟,逛蓮花池,登復州古城,品沔陽三蒸……

  而對小鎮上的居民來說,這種熱鬧,這種快樂,似乎已經習以為常。每年的文化廟會,每年的元宵燈會,每一屆的龍舟節,每到周末游客雲集餐館爆滿……

  一座總人口不到3萬的彈丸小鎮,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她是仙桃的“母親城”

  沔城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西魏,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建國初期遷治以前,一直是郡、道、府、州、縣的治地,是昔日沔陽政治、經濟、文化的中樞,乃仙桃市的“母親城”。

  在許多人的眼裡,沔城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或許是因為她千年的風雨滄桑,深刻著榮辱興衰;或許是因為她博大精深的歷史,沉澱著厚重的文化精髓;或許是因為她鐘靈毓秀的造化,蘊藏著奧妙神奇。總之,她象一位內涵豐富、典雅寧靜、婉容秀麗的的女子,“養在深閨人未識”、“猶抱琵琶半遮面”,既顯露出一種古風遺韻,又表現出一種現代雅韻,展示著與眾不同的風姿和特色。

  她有著獨特的歷史人文風景

  沔城1500年悠久的歷史,遺存著燦爛的文化瑰寶。

  這裡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特,歷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橋、四十八寺廟”之稱和聞名遐迩的“沔陽八景”,以及唐貞觀年間興建的七裡三分環形城和古城池。此外歷史上許多重要人物與沔城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神奇的故事和迷人的勝跡。

  相傳愛國詩人屈原曾行吟於沔陽,留下了與漁夫的千古對白,遺存蓮池屈子台;三國軍師諸葛亮曾在此勵志苦學,喜結良緣,留有諸葛讀書台和武侯祠;劉備曾經在這裡安營扎寨,習武練兵,恩賜甘露普佛寺;唐朝名相狄仁傑曾在此擔任復州刺史,清心問政,存有狄梁公問政處和迎恩樓;雲南特使緬伯高曾路經沔城蓮花湖小憩,留下了“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千古絕唱和洗鵝台;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曾在此蓄精養銳,留有“天下美女朕不想,只想復州喻鳳香;珍馐百味朕不愛,只愛黃?煮蒿菜!”的沔城情結;北宋末年康王曾在此隱居避難,存有康王橋和煙雨樓;元末農民領袖陳友諒曾在此揭桿起義,舉旗稱王,遺存故居玄妙觀;賀龍元帥曾率領紅六軍攻克沔城,建立了沔陽蘇維埃政權,舉行了震驚鄂中的“沔城暴動”,成為沔陽最早的蘇區洪湖蘇區的發祥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地帶;國民黨愛國將領王勁哉曾以此為陣地,點燃沔陽抗日熊熊烽火,實行了慘烈的“焦土抗戰”。

  同時,這裡地靈人傑,英才輩出,養育了周恩來總理辦公室主任秘書“金箭女神”楊剛和“新聞巨子”楊潮、導彈專家耿青以及走上共和國最高講台的法學博士王利民等一大批名人。

  她有著濃厚的宗教民族風情

  沔城歷經千年風霜洗禮,滄桑變遷,各種傳統文化匯集交融,形成了濃郁厚重的民俗風情。不僅集回、漢、滿、蒙古與土家等五族合一,而且匯佛、道、儒、伊斯蘭和天主教五教同城。

  這裡民間演藝豐富多彩,素有“地上有花鼓、湖上有漁歌、坡上有樵歌”之說,沔陽花鼓、沔陽皮影、沔陽小曲、蓮湘舞、彩船舞、蚌殼精舞等戲曲舞蹈和民間表演藝術,被文化部授予“戲曲藝術之鄉”。

  這裡民俗活動精彩紛呈,如春節上九日的文化廟會、元宵燈會、四月城隍會、五月端午龍舟盛會、七月荷花藝術節、十月回族開齋節等民俗節慶文化活動盛況空前,熱鬧非凡。

  這裡工藝美術精美絕倫,沔陽剪紙、沔陽貝雕、沔陽麥稈畫、沔陽糖塑、刺繡和雕刻等絢麗多姿。

  這裡風味美食獨樹一幟,“沔陽三蒸”發源於此,聞名於世,張學良少帥曾有“一嘗有味三拍手,十裡聞香九回頭”的贊歎,“沔城蓮藕”素有“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粟般粉樸”的美譽,沔城回族清真牛肉等系列美食佳肴更是風味獨特,有口皆碑。

  她有著靓麗的水鄉生態風光

  沔城地處江漢平原腹地,地勢平坦廣袤,道路四通八達;湖泊縱橫交錯,田園棋盤似格;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陽春桃花燦爛,盛夏蓮荷飄香;金秋稻浪翻滾,冬天魚藕滿塘。湖光水色,美不勝收。

  沔城蓮花池為沔陽古城八景之一,有大、中、小三蓮池之分,面積近千畝,素有七裡三分之說。三池排列成“品”字形,使之形成“三陽開泰”的格局,傳說蓮花池是沔城的“龍脈”,乃臥龍盤居之地:八卦鳿)是龍的腰身,雙蓮池是龍的眼睛,段堤口是龍尾。這裡亭台樓閣,廊橋畫舫,雕欄玉砌,相映成輝;旅游景點,星羅棋布,綠樹成蔭,荷花飄香;集雅、幽、曲、秀、古融為一體,組成一幅浪漫的楚風畫卷。此外,沔城萬畝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和生態蓮藕基地以及農家樂旅游,成為又一道靓麗的風景,是休閒度假、體驗娛樂、泛舟垂釣、賞荷采蓮、回歸自然最理想的處所。

  她是正在崛起的經濟強鎮

  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神秘濃厚的宗教文化,奇異獨特的民俗文化,燦爛多彩的民間文化,給沔城注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動力。

  工業經濟完成在轉型升級中邁上了新台階。去年先後引進了總投資達3000萬元的淡水水產深加工項目,總投資2000多萬元的綠色家園化工貿易公司苯甲醇擴規項目和總投資5000多萬元的祥發油脂精煉油項目。現今,該鎮精細化工、食品加工、旅游產品、機電機械等四輪驅動的工業格局基本形成,行業優勢和企業規模優勢逐步顯現。

  農村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得到了新發展。沔城地處仙洪新農村建設試驗區,該鎮以此為契機,大力實施了以農田蔬菜化、生產標准化、銷售品牌化為目標,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著力點的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全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並實施以王河村新農村建設為示范點,仙監公路沿線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的“一點一線”工程,亮化美化淨化了家園,提升了全鎮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

  如今的沔城,正圍繞“環保工業強鎮、生態農業富鎮、文化旅游興鎮、和諧文明立鎮”的發展戰略,奮力實現新的跨越。

  沔城名片:

  “全國文明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國家AA級旅游名勝風景區”、“湖北省影視創作拍攝基地”、“楚天明星鎮”、“湖北平安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