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是“國際掃盲日”。在掃盲日來臨之際,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6日將中國政府資助的“孔子掃盲獎”授予不丹和哥倫比亞的兩家機構,以表彰其在掃盲方面作出的努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每年向全世界在掃盲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政府或政府機構及非政府組織頒發掃盲獎。目前,這一活動共設有兩個獎項,除中國資助的“孔子掃盲獎”外,還包括韓國資助的“世宗國王掃盲獎”,兩個獎項每年同時評審和頒獎。
6日獲頒“孔子掃盲獎”的兩個項目分別為不丹教育部成人及高等教育司的“非正規及繼續教育計劃”和哥倫比亞“讓我們進行變革基金”推行的“互動系統計劃”。前者為農村地區居民,特別是婦女與女童,提供了基本掃盲與功能性技能培訓;後者則致力於在受沖突及暴力影響地區開展和平建設活動,通過文化間互動掃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表示,雖然全球掃盲運動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目前全球仍有7.75億成年文盲,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掃盲獎的獲獎者向人們展示了掃盲在維護人權、推廣男女平等、促進文化多元性和解決沖突方面的重要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掃盲獎”是根據中國政府提議,在2005年通過教科文組織批准設立的一個重要獎項。每個獲獎項目可分別獲得兩萬美元的獎金以及證書和獎章。今年是聯合國掃盲10年活動的最後一年,這一頒獎活動也是國際掃盲日紀念活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