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唐紹儀故居在內,分布於珠海各區的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或將有法可依了!媒體日前報道了《白石街:城市更新選擇題》與《游客喜歡的是民風———有“民”才有風情》,其中後文被市委宣傳部在《輿情通報》第150期予以全文轉載,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李嘉同志閱後作出專門批示,並請龍廣艷副市長予以研處。
依據李嘉的批復意見,珠海市文體旅游局針對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調研,形成了《珠海市文物保護工作的總體情況及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報告(下簡稱報告)。南都記者昨日獨家獲悉,這份報告為珠海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條例的雛形,已於日前獲得市政府的批復。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珠海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將有法可依。
據悉,未來,珠海將主要采取“私人與政府合作”的形式對私人不動產進行維護與開發。記者同時獲悉,珠海市文體旅游局於日前首次向珠海市政府申請成立珠海市文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珠海市文物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為市政府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協調和咨詢機構。這一申請昨日也正式獲得珠海市政府的批復。
在分散於珠海各區的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中,位於南屏的北山村算是一個保護得力的成功案例。負責北山村文物不動產管理運營工作的珠海北山力禾文化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薛軍提出,希望政府能夠協助企業進行民宅的管理,出台相關的規定,“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最理想的方式是由政府向居民承租,政府再以相同的租金或略高的租金轉租給意向文化企業,共同推動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利用。
現狀
法律滯後缺失導致保護不力
目前,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國家陸續出台了《物權法》等新的法律條例,但文物的管理體系和法律依據相對滯後,對私有產權文物的保護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
一些私有產權文物的擁有者認為,自己的物業自己說了算,政府無權干涉。其中一些人迫於家庭人口的增加,原來的居住條件已不能滿足現在的生活需要,不願意繼續蝸居於舊房屋,強烈要求推倒舊建築進行重建,這嚴重威脅到文物本體。
還有部分私有產權文物的擁有者不懂得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隨意並私自修整、裝修文物建築,導致一些文物的本體受到嚴重的破壞,這一點在歷史文化名鎮唐家灣表現得尤為突出。
隨著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搶建現象比較嚴重,嚴重破壞了文物保護單位的周邊環境及歷史風貌。
報告引用南都7月9日報道《白石街:城市更新選擇題》稱,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白石街在如今的城市化進程中就遭遇了村民自主違建的情形,這條街兩側主要是已有百年歷史的具有鄉土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和祠堂,但絕大多數是私人產權的物業,保護難度較大。
另外,個別私有產權的擁有者拒不配合,導致部分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無法進行修繕和正常開放,這方面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紹儀故居遇到的問題最為典型(南都於6月11日報道《唐紹儀故居產權之爭》),截至當前,唐紹儀的孫子以及孫媳婦仍居住在裡面,拒絕外人進入參觀。
與此遭遇同樣尴尬境況的是,位於金鼎會同村的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棲霞仙館,因為產權的問題,文物部門多年來都無法介入進行維修保護,任憑風雨侵蝕。
機遇
書記批示珠海一月完成調研
2012年7月9日,南都發布題為《白石街:城市更新選擇題》的封面報道。2012年7月11日,南都又在ZB 04版刊登了《游客喜歡的是民風———有“民”才有風情〈文物保護單位工作人員及民間人士暢談珠海文物保護現狀及困境〉》一文,其中後文被市委宣傳部《輿情通報》第150期予以全文轉載,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李嘉同志閱後作出專門批示,請龍廣艷副市長予以研處。
8月17日上午,龍廣艷副市長主持召開珠海市文物保護工作協調會,要求用一個月時間對全市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問題開展調研,並形成調研報。調研小組除了結合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數據進研究討論外,還對中山、東莞、深圳以及安徽省歙縣等地的私有產權文物的保護進行了考察,並最終形成了調研報告。
正醞釀私有不可移動文物條例
調研報告著重提到,珠海目前正醞釀私有不可移動文物條例,未來的私有不動產文物條例,將會很大程度上采納調研報告中的內容,著眼於可操作性的程序和細節等,不會泛泛而談。
比如在強調私有不可移動文物本體保護的同時,會制定其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對在這個范圍和控制地帶內興建的建築物和構築物也要進行明文約束,比如地點、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都要與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風貌相協調。
此外,新條例還將明確規定私人修繕文物的方案必須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征得同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同意,並報當地城鄉建設部門批准;對已有的建築物或構築物對文物保護單位周圍環境風貌有影響的,要區別情況,進行改造;對於危害文物安全的,要限期治理或搬遷。
哪種保護方式最佳?
物業產權托管政府方式最適宜
報告中,市文體旅游局對私有產權文物的保護提出了私人主導、自主保護;私人與政府相互合作、共同保護;以及政府主導保護三條路子。但經過調研,他們認為,最適合珠海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路子應該是第二種。
私人主導政府主導都不合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規定,非國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主體,即產權所有者就是其保護責任人,對本身應承擔的責任、義務和有關文物的行為應該有強制性的認識,且必須承擔全部的日常維護、修繕和安全等責任。文物法同時對其違反相關保護規定也作了處罰的規定。
如果能嚴格貫徹《文物法》精神,從法規建設上來看已根本上解決了非國有文物保護單位的責任人缺位的現狀。但事實上,在執行中,這往往還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共同承擔起文物保護的職責,執法部門加強經常性的監督,文物行政部門不斷完善獎懲措施,將文物保護責任人的基本行為明確化、條文化。也就是說,如果以第一方式來由私人主導、自主保護,是很難實現的。
那麼,什麼是政府主導保護的方式?
即通過土地置換,產權轉移,由政府將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納入國有保護體系這種方式,就是政府以現金、實物、土地等資源為代價,進行土地置換和產權轉移,將文物保護單位的所有權收歸國有。但這種方式執行起來難度太大,成本太高。除非是特殊的情況,走這種模式不現實。
私人政府合作最有利於保護
那麼,第二種模式“私人與政府相互合作、共同保護”為什麼最適合珠海呢?據了解,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采用的管理模式也正是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就是私人委托政府無償代管、使用其所擁有產權的文物,或者把文物有償出租給政府。雙方通過委托書,除了規定私人業主必須承擔必要的保護責任之外,還通過政策和經濟槓桿,立足實際,由政府出資,共同維修、管理和利用好私有不可移動文物。
如果產權人眾多且分散在不同地區,難以全部集中起來統一思想、無法解決爭議的文物點,可以根據多數權屬人的委托意見,通過與多數業主簽訂授權書,把文物無償委托給當地政府進行代管,即“產權托管”,或者政府以租金方式獲得文物的使用權與管理權。這兩種情況下政府就可以獲得文物在一定條件下的管理權和使用權,便於對其進行保護修繕和利用。
安徽歙縣的文物保護專家指出,無論將來發展如何,我們目前的原則是盡量擱置爭議,由政府出資先把文物保護下來,至少為以後的爭議保存了文物實體。文物是無價的,如果目前沒有好的辦法,政府又不能和私有產權者進行有效合作,那麼文物一旦毀滅,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私人利益如何平衡?
應對產權所有者權益立法保護
不過,調研報告指出,在私人與政府相互合作的模式中,私人業主的文化素養、文物保護意識和經濟基礎都是關鍵因素,綜合情況較好的私有產權業主就能充分意識到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在與政府的合作中就很順暢,甚至會做出各種讓步,如無償讓出使用權,否則就會產生抗拒意識甚至漫天要價的投機傾向,導致無法合作。因此,提高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加強文物保護的教育工作,發展好經濟,提高市民生活的經濟基礎,是長遠解決該類文物保護問題的根本所在。
南都在過去的私產文物保護系列報道中,多次談到文物保護與產權所有人的利益沖突問題,市文體旅游局發布的調研報告中,也將此問題列為“重點難題”,截至目前為止,市文體旅游局仍然期盼著珠海出台私有不可移動文物文物保護條例,以此為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作提供法規支持。
原住民因自身居住條件要建新房的,如何解決其出路問題?職能部門按照怎樣的具體標准與私人產權擁有者進行談判?這些需要財政、國土、規劃等部門通力研究,並且以地方政策法規的形式予以明確的內容,希望能夠形成政策法規予以解決。
據悉,廣州市有明確規定,廣州市的私有不可移動文物將享受“保養”補貼,政府做工作鼓勵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的管理者與文物部門簽訂保護協議,如果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其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則文物行政部門按照市人民政府制定並公布實施的標准給予補貼,而珠海缺乏發放文物補貼的政策。
數據
全市私有不可移動文物共71處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珠海市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 15處,其中私人擁有與產權的不可移動文物共71處。從總數來看,私有不可移動文物占到全市不可移動文物的17 .1%,約為六分之一。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陳芳故居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容闳故居、蘇曼殊故居、唐紹儀故居、古元故居等,是我市重要的歷史名人故居,在海內外的影響較大,保護面臨的壓力較大。
從類別來看,這71處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是古墓葬、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且集中在清末和民國這一時期,為6 1處,明代及明代以前的僅有10處。
成功個案
北山村
文化公司運營 打造音樂節
在分散於珠海各區的私有不可移動文物中,位於南屏的北山村為其中一個私有不可移動文物聚集點之一。在今年10月舉行的北山國際音樂節時期,省委常委、珠海市委書記李嘉兩度前往北山村,盛贊北山村的文物保護得力。昨日上午,珠海市文體旅游局文物科潘恆也告訴記者,北山村為珠海的文物保護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據悉,北山村的標志性建築———楊氏大宗祠以及楊匏安紀念館等,目前由珠海北山力禾文化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承擔著管理運營工作。該公司總裁薛軍介紹,公司看中北山村歷史文化氛圍,周邊有70多套古宅,於2006年向北山村委租用了包括楊氏大宗祠在內的5套村集體用房,並出資進行修房修復與環境改造。2009年,代表性工程———北山大戲院順利開館,此後連續三年舉辦了國際音樂節。今年以來,薛軍又租下三套古宅,其中有一套為私有不可移動文物。
薛軍談到,北山村采取“原生態、原民俗、原住民、原產權”的原則進行設施以及裝飾等改造,聚集了大量的人群,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產業創業機會,增加了周邊居民的收入。村民在受益過程中,對古村落的價值認知更為深刻,因此提升了他們對古村落、古宅子的保護熱情。
不過,在對古宅進行利用時,私有民宅比集體用房更加困難。薛軍稱,希望政府能夠協助企業進行民宅的管理,出台相關的規定,“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最理想的方式是由政府向居民承租,政府再以相同的租金或略高的租金轉租給意向文化企業,共同推動不私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與利用。
相關鏈接
市文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獲批復
今年11月7日,珠海市文體旅游局首次向珠海市政府申請成立珠海市文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並建立珠海市文物保護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為市政府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協調和咨詢機構。這一申請昨日也正式獲得珠海市政府的批復。據悉,珠海市文物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的召集人由陳英擔任,副召集人由龍廣艷擔任,珠海市20余個職能部門負責人均為聯席會議成員。
據介紹,聯席會議的職能包括研究和審議我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大政策措施及保護項目、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和擬公布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歷史文化遺產專項經費的安排及使用情況等。
市文體旅游局承擔會議的日常聯絡工作,並負責以簡報等形式向各成員單位報送聯席會議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工作信息。會議每年召開2-3次,如工作需要,可不定期召開。
專家咨詢委員會的職責是對全市各項重要的文物工作進行業務論證會、提供專業指導意見,對全市文物保護單位、古村落、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規劃、申報文本、文物科研項目、設計和修繕方案等進行評估或論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