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河南:曹魏大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獲

河南:曹魏大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獲

日期:2016/12/14 12:10:16      編輯:古建築保護

    

    M1出土刻銘石牌

    M1出土琥珀雕件

    11月16日,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召開洛陽西朱村曹魏大墓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對墓葬的考古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這是曹魏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為研究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的葬制提供了重要參考,出土的刻銘石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2015年7月19日,西朱村曹魏大墓在西朱村村民遷墳過程中被發現,因存在被盜掘的隱患,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同時對墓葬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勘探,以期解決墓葬的陵(墓)園建築和陪葬墓等相關問題。截至目前,勘探總面積140余萬平方米,共發現兩座大型墓葬(編號M1、M2),未發現封土和陵墓園遺跡,目前M1發掘工作已經接近尾聲。

    墓葬位於洛陽市寇店鎮西朱村南約650米,漢魏洛陽城南約20公裡。墓葬地處萬安山北麓的緩坡上,西側距曹魏時期圜丘遺址(俗稱“禹宿谷堆”)約2.5公裡。

    M1為長斜坡墓道明券墓,東西向,方向274°,由墓道、甬道、前室、後室組成。墓圹周邊發現39個柱礎坑和3條排水溝,南北兩側的柱礎坑排列規律,基本南北對稱。墓葬土圹東西全長52.1米,其中墓道上口東西長33.9米,寬9.0~9.4米,南北兩側壁留有七級生土台階。墓室土圹平面呈“凸”方形,東西長約18.2米,南北寬15米,內收6~7級斜坡狀和水平生土台階。墓葬口部距墓底深約10.8米。甬道長2.3米,寬1.6米。前室內壁南北寬4.8米,東西長4.4米,拱券形頂,頂部大部分已坍塌,前室北側壁殘存磚牆高度4.6米,前室券頂的復原高度與之大致相當。在前室磚壁上發現有殘存的壁畫,壁畫保存狀況較差。後室近方形,邊長約3.6米,頂部被破壞。墓磚可分為條形磚、扇形磚和楔形磚三種,長度46~48厘米。在墓磚上發現大量篆書戳印,印文有“徵泥”“沈泥”“徵泥二尺”等。

    墓葬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鐵器、銅器、漆木器、骨器和玉石器等共計500余件。陶器可見器型有俑、雞、狗、豬、灶、井、磨、房、四系罐、盤、勺、爐、燈等,另外出土了數件鐵質帳構和8件石質帳座,石壁4件,石圭1件。墓葬還出土了大量刻銘石牌,已修復完成約180件,另外100余件石牌殘片還在修復中。石牌為平首斜肩六邊形,長約8.3厘米,寬4.6~4.9厘米,上部有一圓形穿孔,一面有隸書陰刻的文字,文字內容為隨葬品的清單,內容豐富,包括衣衾、葬儀、器用、陳設、文房用具、梳妝用具及飾品、食物、戲具、雜具等十幾個門類,石牌的尺寸及書寫內容、格式和“曹操墓”所出刻銘石牌相似。

    M2位於M1東側約400米的高崗之上,墓葬東西向,方向94°。經過勘探發現墓圹總長度59.2米,墓道位於墓室東側,長39.6米,寬9.4~10.2米,墓室土圹東西長19.6米,南北寬13.8米。墓圹周邊同樣發現有柱礎坑遺跡。

 

推薦閱讀:

河南:曹魏大墓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收獲

安徽:蕭縣金寨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海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公布

超越洛陽鏟 黑科技考古像“破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