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鳌可克火鎮宅桂樹顯富貴榮華

鳌可克火鎮宅桂樹顯富貴榮華

日期:2016/12/14 13:11:43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鳌魚像

“魁星踢斗,獨占鳌頭”

“吳剛伐桂”

“福增貴子”

“貴壽無極”

    “獨占鳌頭”和“蟾宮折桂”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吉祥語,寓意高中狀元,金榜題名。但鳌是傳說中的一種水中生物,桂是植物,本來都與科舉風馬牛不相及。鳌最初的文化含義是“撐天柱地”和“負載神山”,只因唐以後狀元在迎接皇榜時站立在鳌圖像的頭上,鳌便與狀元結緣,成為科舉吉祥物;“桂”本與“貴”諧音,象征富貴,古代流傳甚廣的月中有桂的傳說,使人們聯想到月中折桂與人間中舉均非易事,於是“蟾宮折桂”便成了金榜題名的形象比喻。

    鳌

    鳌,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鱉,在中國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吉祥物。最初,它的巨足曾經頂天立地,同時又肩負著承載海上五座神山的責任;後來,鳌又被人們視為克火神物。唐宋以後,其吉祥內涵又擴展到科舉領域,能踏上其雕像頭頂的人居然是天下第一的狀元,這也是生活在水中的巨鳌萬萬想不到的。

    傳說鳌能撐天負山

    古人經常擔心天會塌下來,所以造了幾個頂天立地之神。人類中撐天柱地的英雄是盤古、重、黎;動物中獲得這一稱號的只有巨鳌。相傳盤古開天辟地之後,怕它們還要合攏,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的當中,隨著天地的變化而變化。《太平御覽》卷二引《三五歷記》稱:“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日長。故天去地九萬裡。”這段文字講述的就是盤古頂天立地的故事。

    重和黎“舉天抑地”的故事出自《山海經》。《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颛顼是黃帝之孫,他的兒子老童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重,一個叫黎,帝(颛顼)命令重把天舉得更高,命令黎將大地抑得更低,於是天和地就分開不能相通了,這就是所謂“絕地天通”。

    巨鳌頂天的故事更富有傳奇性,它是女娲補天的一項重要工程。《淮南子·覽冥篇》稱:“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女娲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鳌足以立四極。”據說天崩地塌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相爭引發的,共工被打敗後惱羞成怒,一頭朝不周山撞去。這不周山乃是擎天柱,被共工這麼用力一撞,竟然給撞斷了。女娲見狀,趕緊提煉五色石補蒼天,又殺了一只巨鳌,斬下它的四只腳,用來代替天柱,豎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類頭頂上的天空像帳篷似的撐起來。

    古代神話裡還有一個“巨鳌負山”的故事。《列子·湯問篇》記載:在渤海之東不知幾十萬裡的地方,有一個大壑,名叫歸墟。大地上八方九州原野的水,乃至天上銀河的水,全都流注在歸墟裡面。在歸墟裡有五座神山,第一座叫岱輿,第二座叫員峤,第三座叫方壺,第四座叫瀛洲,第五座叫蓬萊。這五座神山上面居住著很多仙人,他們住在用金玉建的台觀裡,吃著長生不老的仙果,頭戴著萬年不謝的鮮花。這些神仙經常在五座神山之間飛來飛去,本應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們也有苦衷,因為這五座神山都浮在水裡,無根無腳,隨波逐流,無法穩定下來。於是他們派了幾個代表,到天帝那裡訴苦。

    天帝聽了眾仙的訴說後,心想,萬一這五座神山流向北極,眾仙便失去了居住之所。於是命令北海之神禺強趕快想個妥善的解決方法。禺強不敢怠慢,連忙調遣了十五只巨鳌到歸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背起來。十五只巨鳌分成五組,三只為一組,一個背著,其余的兩個便到下面守候著,六萬年換崗一次,輪流負載神山。

    禺強這樣處理神山漂流之事本已非常妥當,但後來卻發生了神仙也意想不到的怪事。事情是這樣的:在昆侖山以北有一個龍伯國,龍伯國的人身材非常高大,是像逐日的誇父般的巨人,他們喜歡釣魚,聽說歸墟有巨鳌,很感興趣。龍伯國的巨人兩腳剛下水,走不了幾步,就到了歸墟五神山的地方,於是舉起釣竿,釣走了六只巨鳌。這六只巨鳌是岱輿和員峤兩座神山的依托,它們被釣走之後,岱輿和員峤就漂流到北極,沉沒在大海裡,五座神山只剩下方壺、瀛洲和蓬萊三座。天帝對此事非常惱怒,馬上施展神力將龍伯國的土地削小,把龍伯國人的身軀縮小。據說,到了神農時代,龍伯國人身軀已經縮短到不可再短了,但在當時一般人眼裡,他們仍是巨人,因為他們還長達好幾十丈呢。不過,龍伯國人從此再也不能來到歸墟,海上其余三座神山和九只巨鳌得以保留下來。

    鳌具神力被視作鎮宅之寶

    巨鳌有頂天負山之力,這令古人相信,按照鳌的樣子雕塑成像,讓它背負著沉重的石頭或建築物,是最穩妥不過了。所以我們在古建築裡經常可以看到基礎部分有鳌的雕像,很多石碑下面也有,巨鳌就這樣成為鎮宅之寶。

    有趣的是,隨著我國科舉制度的產生,皇家建築裡的鳌魚雕像無意中又與狀元結緣。

    原來,在唐宋時期,宮殿前台階正中的石板上都雕有龍和鳌的圖像,每逢殿試結束放榜後,皇帝都在殿前召見新科狀元、榜眼、探花等人。有幸被召見者要按排名依次站在殿前台階上恭迎皇榜,狀元自然是排第一,他所站立之處,正是鳌魚圖像的頭部,所以古人稱中狀元為“獨占鳌頭”。後來,人們常用“獨占鳌頭”這個成語來比喻在某個領域取得第一名。常見的“魁星踢斗,獨占鳌頭”吉祥圖也取材於此。

    鳌生活在水中,故又稱鳌魚。相傳在遠古時期,金銀色的鯉魚想跳過龍門,飛上雲端化身為龍,但是它們偷吞了海裡的龍珠,只能變成龍頭魚身的鳌魚。雄性鳌魚金鱗葫蘆尾,雌性鳌魚銀鱗芙蓉尾,被人們視為水中神物。按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水能克火,生活在水中的鳌魚自然也被視為火的克星,故古代建築的屋脊上常有鳌魚塑像。古人用鳌魚像為脊飾,正是取其能克火的吉祥寓意。

    

    “獨占鳌頭”,寓意高中第一;“蟾宮折桂”,也寓意金榜題名。

    桂,即桂樹,因其葉脈如圭而成“桂”。它的別名很多,其紋理如犀,又叫“木樨”;因其清雅高潔,被稱為“仙友”、“仙樹”;桂樹通常生長在巖嶺上,也叫“巖桂”;桂樹開花時濃香致遠,因此有“九裡香”之美稱;其黃花細如粟粒,故又有“金粟”之名;桂樹花開於秋,舊說秋之神主西方,所以也稱“西香”或“秋香”;桂樹的花朵很小,但香氣濃郁,被人稱為“金秋驕子”;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桂樹的花朵是管狀的,由五個小花瓣聯合組成,故又名“花冠管”。

    桂樹與金榜題名結緣

    源於“吳剛伐桂”傳說

    桂樹與古代科舉的金榜題名產生聯系,源於“吳剛伐桂”的傳說。漢代和晉代以後,相傳月宮中長著一棵桂樹,這棵桂樹有五百多丈高,長得非常繁茂,以至於如果任其生長下去,其樹蔭會遮住月亮的光芒。幸好樹下有一個人每天都在砍伐它,才使月亮的光芒不被桂枝遮住。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煉,得道成仙,因犯了錯誤,被貶到月宮砍伐桂樹。每天晚上,吳剛拿著斧頭不停地砍,但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第二天又重新長出新枝,吳剛只好每天重復這種勞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無盡期。

    因這個傳說,桂樹也被稱為“月桂”。人們認為,月中之桂為至寶,極難得到。據傳,如果有人撿到吳剛砍下的月桂枝的話,他把桂枝放到什麼東西之上,那些東西就會不斷地增加。但能折到月中之桂非易事。因考試中舉也是極難之事,所以人們便以“蟾宮折桂”暗喻金榜題名。“蟾宮”就是月宮,因傳說月中有蟾而得名。

    諧音使桂樹散發“貴氣”

    “桂”與“貴”諧音,故桂有榮華富貴的吉祥含義,古代表示“貴”的吉祥圖多取材於桂。一幅畫著蓮花和桂花的吉祥圖,寓意“連生貴子”;棗樹和桂樹的組合寓意“早生貴子”;桂花和桃花的組合寓意“貴壽無極”,圖中的桃花寓意長壽;一幅畫著蝙蝠和桂樹的圖案,則表示“福增貴子”。

    此外,“桂馥蘭芳”或“桂馥蘭香”是人們過去和現在都喜歡用的詞語,其吉祥含義是祝賀世德流芳,歷久不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