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位漢字學者河南殷墟尋根
日期:2016/12/14 11:17: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015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20日在河南安陽開幕。安陽是“中國最早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發祥地與出土地,中外百位漢學家、漢字文化學者聚集在此尋訪漢字之根源。
位於河南省北部的“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最早有文獻可考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1928年這裡發掘出了大量的甲骨文片。
甲骨文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亦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中國的漢字在發展上始終一脈相承,穿越時空,沿用至今,它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以及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文字和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戶思社說。
當日,29個國家的漢學家、外國駐華使節代表、海外華文教育機構代表、大學研究機構學者共100多人與會,以漢字為載體,以“漢字裡的中國文化”為主題,開啟思想與文明的對話。
近年來,“漢學熱”在海內外不斷升溫,而作為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文字之一,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該大會主辦方數據顯示,全球目前學習和使用漢字的人數約15億人。
會上,漢學家、德國美因茲大學教授柯彼得吐露出他的憂慮與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新媒體的迅速演變中,手寫漢字的能力不可避免的逐漸減弱。因此,提筆忘字等問題,是對未來中國國內語文教育及對國際漢語教學的巨大挑戰。”
柯彼得還指出,“隨著世界各地學習漢語人數的與日俱增,目前已成立了近500所孔子學院。但從數量、質量來看,漢語師資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從長期來看,將來必須培養一個更大、更強的學術水平高的漢語教學隊伍。”
此次大會由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外國語大學、河南省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共同主辦,為期三日。期間,還將舉行“漢字裡的中華文化”國際學術論壇和“第五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學者、專家還將參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