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道教聖地真谷寺

道教聖地真谷寺

日期:2016/12/14 17:28:3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出二仙廟,西渡仙神河,越仙人橋,迂回繞過一個山頭,即可到達窄澗谷太平摩崖處。

    窄澗谷太平摩崖,位於窄澗谷盡頭。窄澗谷整個山體為石灰巖。往上看幾乎是垂直的絕地,高達300米左右。俯視谷地為百米深澗,谷盡頭有寬約50米的平坦地面。字隋清,乃至民國,窄澗谷一直是佛教、道教活動的中心。從隋代在此創建太平摩崖寺以後,隨著朝代的更替,寺院也幾經興廢,先後易名開化寺、真谷寺等。在這有限的空間內,留下了眾多的佛教以及,隋唐時期的摩崖和石窟像,五代後晉的石刻蓮花金、宋金的游人題記、明清的寺院遺址及二十余通碑刻,《河內縣志》記載此地,“城西十裡,亦名元谷,今名真谷寺。”窄澗谷只要的佛教遺物是沿著山壁的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計有想龛6個,未成龛2個,千佛洞1個,石窟2個,造像題記8處,摩崖刻經1處。主要是隋唐時代的作品。亦有幾處宋、金、元時期的游人題記,其中價值最高的遺物當屬千佛洞和線刻佛塔。道教遺物較少。

    道教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二仙奶奶)修道之處,始建於唐代,宋、元、明、清續修。據記載唐李淵、李世民下诏敕建,宋徽宗賜名“靜應廟”。靜應廟牌坊刻工精細,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尤其是倒龍抱柱石,更是古建築石雕藝術作品中極為罕見的珍品。

    魏華存(公元252--334年),西晉女道士,任城樊(今山東濟寧市微山)人,持齋修道多年,曾為天師道祭酒。她廣收道教神書秘籍,所著《黃庭經》等書,為道教重要經典。道教界奉其為“紫虛元君”,號“南岳夫人”,後世奉為“上清派開派祖師”,歷代文人墨客多有詩文贊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