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山東章丘保留完好的唐代古剎

山東章丘保留完好的唐代古剎

日期:2016/12/14 17:30:27      編輯:古建築紀錄

水母娘娘大殿

水母娘娘大殿

    章丘市古建築很多,有戰國時期的古山寨,宋朝的玉皇廟,明朝的泰山行宮,還有清朝的大士閣及玄武廟、關帝廟、龍王廟等等。保留最完好的是唐代古剎,叫做“水母娘娘大殿”。這是章丘唯一的專門為水母娘娘修建的古寺。

    水母娘娘大殿位於文祖鎮西王黑村東南角廣場北側,與寺頂山的“知覺寺”形成對應直線。該殿共分三門:前門(南門)為通道,門上有副對聯,上聯為:日出東嶺懸金鏡;下聯為:門對青山列錦屏。橫批為:迎春東郊。思對聯內涵,觀者眼前就會勾出一幅美景妙圖,讓你遐想無限。穿越南門,走百米的開闊地來到“行宮”,行宮被人稱為“二門”;二門前後兩門相通,宮門口鄭倫和陳奇兩邊威立:一個面如棗紫塗紅霞,一個臉似藍靛龇獠牙;一個手提降妖木,一個揮舞蕩魔杵。哼哈二將令人恐懼生威。站立於行宮遠處透過通道,就能看到水母娘娘大殿那飛檐斗拱的宏偉雄姿。殿前有副對聯,上聯是:苦節格天看階前古柏高標宛然獨秀女貞樹;下聯為:慈恩匝地觀郊外甘霖濕沛猶是紛來笑水波。橫批:沌孝格天。殿的上頂是琉璃瓦拼成的兩條青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兩側和房檐是飛禽走獸和牡丹花,精工細作,令人感歎。殿內正中塑有“水母娘娘”神像,兩邊是疹癍奶奶、眼光奶奶和送子娘娘等。周圍牆壁上是二十四孝圖。可惜,這些都在文革中被砸爛,只有梁上的龍鳳圖還清晰可見。大殿前現有碑四方,都是重修記載,原始碑文隨年湮久遠,早不知去處。以前,不少學者和考古者曾根據大殿的建築模式推斷建築年代,有的說是宋朝模式,有的說是明朝建築,還有的意為清朝所建。大殿究竟建於何年,幾種意見爭執多年,成為難解之謎。直到2011年西王黑村靳氏家族翻建祠堂時從地下挖出一方石碑,碑文載大殿初建年代為唐朝。

    西王黑村為何為水母娘娘建造宮殿,一個傳說成為老人煙袋鍋下常講的故事:據說,水母娘娘是章丘棗園大站人,叫劉三姑。幼年訂婚張家。結婚後婆母見她腳特別大,認為傷風敗俗,將其虐待。讓她去河邊挑水,每日挑滿十幾缸。狠心的婆母還專為她做了兩只尖底的筲。這樣,一撂筲水就歪,劉三姑挑水就沒法歇息。除此之外,劉三姑還要鍘草喂馬喂驢,推碾搗磨,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一日,劉三姑挑水到村頭,來了一個騎馬的男人,說馬渴了。三姑本是個好善的女人,便讓筲的尖底著地,肩擔著筲讓馬喝水。那男人非常感謝,就送給三姑一條馬鞭,讓她把鞭子放進缸內,一抽動馬鞭水就會滿缸。那男人還說,馬鞭沾足水後對天空揮動,天就會下雨。從那,三姑不用再去下河挑水,而水缸卻常滿。後來,三姑的婆婆看出了門道,說三姑是個妖精,便派人追殺。三姑跑出大門往東南方向逃跑,來到西王黑村頭時,又餓又渴昏倒在路邊,被該村靳老漢救起。劉三姑蘇醒後,見這裡久旱無雨,土地干裂、莊稼枯死。她便拿出馬鞭伸進水缸,然後對天空揮動,隨即陰雲當空天降大雨。正在這時,劉三姑婆家的人馬趕到,要將三姑捆綁。突然,一團雲彩從天上落下,雲中有聲音傳出:“玉帝聖旨,我們前來接駕水母娘娘!”隨即,三姑飄然上升,消失在雲層裡。

    原來,三姑的勤勞善良感動了上蒼,被玉皇大帝封神為“水母娘娘”了。於是,人們便在靳老漢的門前建殿,塑上了劉三姑之像,供奉水母娘娘。劉三姑的生日為農歷七月初三,每逢這天,棗園大站村的人們也前來上供,敬奉他們的姑奶奶。這個動聽的傳說,又把大殿推向了迷離。

    西王黑村歷史文化悠久,解放初期,西王黑村圍牆還都完整,高五米之余,寬兩米左右,上面可供人行走,還有“女兒牆”對外瞭望。圍牆有南、北、東三個閣門,南門為主門。該村與東王黑村一河相隔,一橋相連,東門與東王黑村的西閣門對望相接,遇到戰事,可與東王黑村聯合防守。東閣門上有副對聯,上聯是:聚族恆於思同溝共井尚可念高曾壟畝;下聯為:托業猶如作食德服疇怎能忘家禮書聲。橫批:紫氣東來。南北閣門的對聯早已無處查找,只能看到圍牆和閣門的遺跡。

推薦閱讀:

甘肅青龍觀古堡

青海藏傳佛教寺院隆務寺

河北博野興國寺石塔

汕頭大井的元山帝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