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風水與建築、景觀

風水與建築、景觀

日期:2016/12/14 18:00:22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風水與建築、景觀

風水與建築、景觀

    風水是這樣的一門藝術,它通過對事物的安排,從建築奠基到室內裝飾,企圖對一定場所內的氣勢加影響。它有助於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陰陽之平衡,來獲得吉祥之氣,從而促進健康,增加活力。

    人類已經跨入21世紀。面對新的世紀,我們應當怎樣利用傳統文化為現代化服務,在建築領域,如何利用傳統風水思想,這仍然是一個具有魅力的課題。

    我認為,風水是一種文化,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傳統的風水文化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巨大遺存,如果不允許研究風水,風水就永遠是個謎;如果只讓江湖上的人去隨意解釋風水,風水的迷信成分就會越來越泛濫。

    傳統風水文化大體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陰宅文化,一部分是陽宅文化。

    所謂陰宅,就是死者的葬址及其相關建築。古人認為孝道莫大於把父母的遺體安置好,高不致於受風寒,低不致於被水淹,淺不致於被狗拱,深不致於太壓抑。有人甚至認為死者的陰宅會影響其生死輪回,或影響活人的前途,這毫無疑問是荒謬的。從總體上說,陰宅觀念基本上屬於迷信。但是,陰宅觀念有發掘的價值,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現在修建烈士陵園、修建公共墓地,在設計地面建築時,可以借鑒陰宅觀念,迎合約定俗成的民眾趨吉心理,使葬地不僅僅是一個個土堆,而變成文化教育場所,引導活著的人繼承遺願,發奮進取。現在的許多陵園開發商正是大打風水寶地牌,所以才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當然,利用陰宅風水觀念一定要慎重,盡量剔除“避邪驅鬼”、“護蔭後人”等迷信觀念,用科學思想營建精神文明場所。

    第二,陰宅觀念可以用作考古借鑒。古人修建陰宅,不論是骊山墓、十三陵,還是一般平民墓地,無不采用風水陰宅觀念選址、興造地下或地面建築,如果考古工作者對此谙熟於胸,就可以幫助尋找遺址,有助於挖掘工作順利進行。北京大學著名考古學家宿白教授就曾結合風水觀念研究古代墓葬,取得一系列成果。

推薦閱讀:

江蘇泗洪梅花鎮一西漢貴族古墓遭破壞

西安史前文化遺址 見證厚重文化

圓明園等入選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廣州發現完整大型東漢墓 隨葬器物達200余件


    第三,陰宅觀念中的形勝說、氣說、陰陽說、擇時說、土質說、綠化說、遺體保存說等,盡管絕大多數都是污七八糟的內容,但是,這些觀念是古人幾千年生活經驗的總結,古人從其他領域移花接木地利用各種文化知識填充風水學說。陰宅的許多觀念原本不屬於陰宅,我們可以用現代觀念加以診釋,從糟粕中提煉有益的東西,在批判中繼承、利用、改造、創新。

    風水文化的另一大部分是陽宅文化。所謂陽宅,就是活人的生存場所。大而言之,陽宅指城鎮村落的布局和建築;小而言之,陽宅指住宅及其室內陳設。任何民族都有陽宅文化。陽宅文化是衡量社會進步的尺度,也是科學技術水平的標志。陽宅的狀況,對人們的生活、工作、身心、情操發生重要影響。

    陽宅文化又可分為形法派理論和理氣派理論兩部分。從實用上講,形法派比理氣派更多一些科學成分。形法派重視觀形察勢、實地考察,講究山川的來龍去脈和房屋的坐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理氣派重視哲理、倫理,依據書本,揉合了星命、奇門遁甲、易經等方術知識,用氣說、陰陽說、五行說、八卦說、干支說、節氣說、神煞說、飛星說等龐雜的學說解釋風水吉凶,具有很強的哲理性。理氣派的迷信成分很濃厚,但從哲理上有研究價值。形法派的經驗成分很多,有待從理念上提高。陰宅文化也曾借用形法、理氣的學說,但沒有陽宅文化運用得突出。我主張在實踐中多采用形法派觀點,在書房裡多研究理氣派觀點,融會不同流派。

    中國人幾千年都在運用風水思想從事建築,從西安半坡發現的6000年前的氏族村落,到《詩經·公劉》所載周朝祖先在2000年前的選址,到清朝在200年前修頤和園,無不滲透風水觀念。早在1993年,華中師范大學的一位風水研究學者就提出了12大原則,力圖從復雜的風水文化中抽繹出可以為現代建築服務的內容,以便造福於社會。這裡,我擇要介紹在建築中值得注意的風水原則:

    第一是系統原則。系統思想在中國古代就產生了,它是中國先民奉獻給人類最珍貴的文化遺產。系統思想促使人們從關聯性、功能性、多樣性、有序性考慮問題。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在沂地築城,系統把握施工的各個環節,從測量、取土,到建築完工,只用了30天。戰國時修建都江堰,較好地處理了寶瓶口、飛沙堰等建築要素的關聯,使航運、導流、灌溉、排沙等各項功能發揮得很好。歷代都城選址都綜合考慮系統要素,要求地處中心、交通便利、易守難攻、周圍富庶、地域開闊、資源豐富、沒有地震。歷代園林都注重客觀環境、生理環境、心理環境、固定空間、虛擬空間、動態空間。

推薦閱讀:

江蘇泗洪梅花鎮一西漢貴族古墓遭破壞

西安史前文化遺址 見證厚重文化

圓明園等入選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廣州發現完整大型東漢墓 隨葬器物達200余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