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清宮揚州御檔》揭秘揚州名僧名寺

《清宮揚州御檔》揭秘揚州名僧名寺

日期:2016/12/14 17:57:32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清代康雍乾盛世中,揚州經濟繁榮,佛教中興,城內外寺廟林立,名僧輩出,多位帝君還與揚州的名僧、名寺結下了不解之緣。昨天,市檔案館館員雍俊發現,《清宮揚州御檔》(下簡稱《御檔》)中的許多奏折中提到,紀蔭、明慧等僧人被重用,甚至被允許參與政事,乾隆帝關注興建重寧寺等,均反映出清代帝君在處理政教關系時,對佛教采取的扶助政策,其目的,是利用佛門高僧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聲望和影響力,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清朝統治。


    康熙朝

    曹寅遍訪名山,紀蔭出任高旻寺首任住持


    史料重現

    清代多位帝王與佛教上層人物聯系密切。康熙帝六下江南,凡至名山大寺,往往書賜匾額。他又將明末隱跡山林的高僧逐一引入京師,以便控制和吸引亡明士人。從康熙的心腹曹寅請紀蔭擔任高旻寺住持一事就能看出這一點。

    康熙四十三年十二月,江寧織造曹寅在《奏以僧紀蔭主持高旻寺》折中道:高旻寺伏蒙皇上欽賜金佛,梵宇光隆,永垂不朽。但寺內無僧主持,臣寅到任後,訪得馬跡山有臣僧紀蔭,避世焚修,可以勝任。臣寅會同臣李煦率揚州文武官員、商民人等,具啟延請,臣僧紀蔭再三固辭。隨又敦致高旻寺乃皇上臨幸之地,且賜有金佛,關系重大,主持必須得人,此正和尚報恩之時等語。臣僧紀蔭遂欣然就道。臣寅同臣李煦遴於拾貳月初捌日,率領文武官員、商民人等,迎請入院,晨鐘暮鼓,頂禮金佛,虔心上為皇太後保厘,慶祝皇上聖壽無疆,以慰中外臣民之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