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陶瓷 >> 徐州東馱藍山漢墓發現成組特色陶器

徐州東馱藍山漢墓發現成組特色陶器

日期:2016/12/14 18:05:43      編輯:仿古陶瓷

    被盜墓葬位於原徐州市第二十五中學北側圍牆內牆邊,周圍是一片建築瓦礫。墓葬位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楚王墓群范圍內,距離馱藍山西漢楚王墓僅兩三百米,徐州博物館對此尤為重視。在首次初步勘察現場時,考古專家確認被盜墓葬是一座石坑豎穴墓,東西走向,東西長約3.1米、南北寬約2.2米,這是我市考古發掘中常見的漢代墓葬形制。盡管如此,由於這種墓葬的墓主人通常有一定的身份,加之處在馱藍山西漢楚王墓陵園范圍內,所以,考古人員當天就展開了搶救性發掘。

    在考古專家發掘之前,盜墓者用挖掘機挖開了豎穴墓道,深度大約3米多,墓道口被挖掘機扒豁了一塊,豎穴墓道下的西北角填土還被人工向下掏挖了一小片。豎穴墓道的四面石壁上,除了古人建造墓葬時留下的錾花,還有挖掘機留下的抓痕。

    昨日,當記者再次到現場時,豎穴墓道四壁上,原來參差不齊的地方已被考古人員清理整齊,露出的豎穴石壁上有多處天然裂隙,特別是西壁上的裂隙比較寬,原有山石已經不存在了。“墓道裡的封土都是山紅土,太陽一曬太硬,而下雨又太黏了。盜墓的人用挖掘機感覺不到,但人工清理就沒那麼容易了。”考古人員介紹說,從開始發掘至今,豎穴墓道的回填土又向下清理了兩米多。墓道封土裡,還夾雜著很多石塊和一些碎陶片,有的大石塊就是從墓道石壁上塌下來的,清理出的泥土、碎石,只能人工一桶一桶地提到地面上來倒掉。

    在深度5米多一點的位置,考古人員曾清理出大致平鋪的一層石塊,東西兩端有,但中間缺失一片。考古人員認為,石塊是建造墓葬時故意放置的,目的是防盜,中間之所以缺失一片,說明墓葬有可能在古代曾被盜過。“這座墓葬的豎穴墓道開鑿的還算比較規整,但山體石質很一般,有多處裂隙。”考古人員介紹,“豎穴墓道現在的深度五六米左右,但這個深度還沒有到山體原石,還不是豎穴墓道底部,但距離底部應該不太遠了。”

    發現

    在洞室底部看到疑似木棺棺蓋

    在清理豎穴墓道回填土的過程中,考古人員在豎穴墓道南壁上發現了一個洞室。洞室長度與豎穴墓道長度相當,開鑿時稍微擴大了一點。洞室進深呈現出不規則的情況:東端有一米多進深,並且洞室南壁有一定弧度向西延伸,西端進深七八十厘米,洞室高度比較平均,大約一米。

    “洞室的開口開鑿得比較好,但洞室內石壁的開鑿質量卻很一般,頂部和南壁都不規則。洞室多數會有石板封門,但這座漢墓洞室卻沒有。”考古人員表示,這可能和山體石裂隙有關,洞室開鑿過程中遇到石裂隙,改變了開鑿計劃。至於為什麼沒有出現封門石板,原因就不好說了。

    考古人員在清理洞室過程中有了新發現。洞室底部東西向遇到了一層腐朽木板的痕跡,已腐朽發黑還夾雜著紅色。考古人員推測,有可能是木棺棺蓋,但因為剛剛清理出一小段,還不能完全確認,需要全部清理出來後再判斷。

    記者注意到,由於洞室比較矮,考古人員在洞室裡只能蹲著或斜坐弓著腰清理。清理這層腐朽木板的時候,考古人員小心翼翼,用手鏟前端一點一點砧,鏟頭在接近紅色腐朽層面的時候,每砧一下,都會帶上來一點泥土,使紅黑色腐朽層面不受破壞就被剝離出來。在有些細小的地方,考古人員用竹簽代替手鏟,一點點挑去泥土,然後用毛刷輕輕掃掉剝掉的泥土。考古人員說,這項清理時不能破壞原有遺跡的,是個細活,只能這麼一點點清理。“清理這樣的遺跡層,不管是用手鏟還是竹簽,都得靠經驗和手感,下手重了會破壞遺跡層,輕了就不能把土直接剝離掉。”考古人員表示,這種遺跡完全清理出來後,還得畫圖拍照留資料,然後才能繼續向下清理。

    在一組人員清理洞室的時候,另一組人員清理墓道回填土的同時,用刮鏟把豎穴墓道底部分封土盡量刮平。“因為墓道上端被盜墓者擾動過,所以在下面更深的地方刮平,根據土質變化,找一找有沒有二次葬的現象。”

    發現一組很有特點的陶器

    在洞室的西南角,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組陶器,只露出上端一點點,大部分還埋在土裡。出於對文物的保護,考古人員並沒有先清理出這些陶器,而是先清理腐朽木板。

    記者注意到,這些陶器受封土擠壓,有的已經破裂。考古人員介紹說,洞室裡發現的陶器從器形上看,能看出來的有套鼎、陶钫、陶盒、陶繭形壺等。有的陶器上,周圈還有紅色紋飾。因為現在只是剛露頭,整體還沒有清理出來,是否還有其他器物,暫時還不清楚。“這些陶器比以往發掘遇到的,個頭都要小一些,壁厚都要薄一些,很有特點。”考古人員表示。

    徐州博物館考古專家吳先生表示,西漢石坑豎穴墓出土陶器是比較常見的情況,這些陶器有時會成套或成組出現。按照以往考古發掘經驗,出土繭形壺的墓葬相對時間會早一些,大體上處於西漢早期。出土精美樂舞傭的馱藍山西漢楚王墓墓主人在學術上雖然沒有定論,但此前有考證確認是屬於西漢早期的墓葬。此次發掘的墓葬在馱藍山楚王墓群范圍內,應該也是一種佐證。

    究竟這座墓葬還會有什麼精彩發現,只能等考古人員完全清理後才能揭曉了。目前,該墓葬還在繼續發掘中,本報將持續關注相關進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