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是繼青瓷之後出現的一種彩陶,主要由黃、綠、白三色釉彩塗胎,故稱唐三彩。也有二彩、四彩的,但總稱唐三彩。它是在繼承漢代綠、褐釉陶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中國制陶技術發展的高峰,當時就聞名中外。
常見的出士唐三彩產品有三彩馬、駱駝、仕女、龍頭杯、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牽駝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回憶起當年駱駝叮當漫步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堆貼、刻劃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礦有力,在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制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自然垂流,相互滲化,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唐三彩是在中國唐代貴族文化的最盛期(公元八世紀)專為貴族葬禮特制的一種彩陶。在唐代只存在一個短時期,所以現在發現的唐三彩成為稀世之珍。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
目前,中國西安、洛陽等城市生產的唐三彩,光輝奪目,栩栩如生,是旅游工藝品中的燦爛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