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鐵器時代側影

鐵器時代側影

日期:2016/12/14 18:19:58      編輯:仿古青銅器

烏滕多夫的金項圈

    上奧地利州首府林茨市老城區多瑙河沿岸的一片高地之上,最初修建著古羅馬的城防堡壘。弗裡德裡希·腓特烈大帝於1477年將城堡改建成宮殿,在1489至1493年間作為自己的官邸。在其後的幾百年裡,宮殿頻繁經歷著權力的入主與更迭,甚至在不間斷的戰爭和焚城大火中遭到損毀。直到20世紀中後期,在一系列擴建與修復之下,這座镌刻著無數歷史印記的建築成為了奧地利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林茨宮博物館,也是上奧地利州博物館。

    博物館於1966年全面開放,展館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集中展示關於上奧州及附近地區的歷史與民俗,時間長度跨越古今:從2.5億年前這一區域出現生命開始,經過人類大規模定居時期,直至20世紀的自然和文化發展階段,不一而足。其中,博物館的史前歷史收藏中有一件不得不說的珍品——“烏滕多夫的金項圈”。

    它的發現過程可以從上奧州考古學和鄉土學的領軍人物雨果·馮·普雷恩的工作經歷說起:1885年的一天清晨,普雷恩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信差沖進來報告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一頂精美的“王冠”出土了。他迅速起身穿衣,迫不及待地前去驗證,結果收獲了一只錾刻著精美紋樣的黃金項圈,出土於當時上奧州西北部烏滕多夫小城的一座墓葬。

    金項圈雖屬罕見,但並非獨一無二——在德國西南部和法國東部都有相似造型和式樣的首飾,它們皆是歐洲舊鐵器時代後期的產物。這一時期在考古學上也被稱為“哈爾施塔特時代”。“哈爾施塔特文明”,得名於在奧地利哈爾施塔特附近發掘到的史前遺址。

    在針對史前文明的研究中,面對墓葬中稀有且珍貴的文物,考古學界通常會提出同一個問題——生前對它偏愛有加、身後又將它帶入天堂的主人有著怎樣的社會地位?金項圈的身世也存在同樣的疑問。事實上,墓室中放置有價值連城的陪葬品,並不一定意味著墓主來自高貴的社會階層,或者本身是某一地區的統治者與管理者。然而,今天的人們對哈爾施塔特文明早期的社會狀況知之甚少,因此只能使用“侯爵的墓葬”這個現代詞匯來命名金項圈的出土地點,雖易於理解,卻存在偏差和誤導的可能性。

    出於對逝者的尊重和文物保護的需要,通往哈爾施塔特文明核心的大門至今仍然對外人緊閉,圍繞金項圈真正主人的謎團始終沒有解開,關於這一時代的諸多猜測也很難得到確鑿的印證。但不可否認的是,金項圈讓我們欣賞到了古老文明的一個驚艷側影,也為遙遠的歐洲鐵器時代平添了些許真實和生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