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市場上演“畫皮”術
日期:2016/12/14 18:14:41   編輯:仿古青銅器 青銅器皿的成功回購應該是2014年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新聞之一,而皿天全方罍的回歸也引起收藏市場青銅熱,而每一次收藏高潮的到來都會滋生一次古玩仿制高潮,各類古玩赝品在收藏市場上橫行,造成“假古董”充斥著收藏市場,普通收藏者稍有不慎,便會上“假古董”的當。
青銅器收藏逐漸升溫引發赝品橫流
作為先秦時期最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古玩收藏品,青銅器以其雄渾的造型、華麗的紋飾、精良的鑄造以及高深的創意,在中國乃至世界青銅史上獨具特色,一直都是眾多古玩收藏家們青睐的藏品之一。但是事實上由於國家文物部門只允許流傳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銅器在國內收藏品市場出現,國內青銅器收藏市場整體水平並不是很高,可以說青銅器收藏目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戲。不過因“完罍歸湘”,收藏青銅熱被迅速點燃,很多藏家開始著手投資收藏青銅器,但是因對青銅器藏品的認識和了解程度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所以盲目投資幾萬甚至上百萬認購青銅器,這讓一些不法商家抓住商機,制造大量高仿品充斥整個收藏市場,雖然也有人請所謂的鑒定專家掌眼,但是還是購買了大批高仿品、插幫貨拼湊貨。其實從春秋開始,幾乎各個歷史時期都有青銅器的仿古與造假現象,但是造假是出於政治和權力斗爭的目的,與現狀以營利為目的造假有著本質區別。而如今的青銅器造假無處不在,仿造之風盛行已發展成了一個產業,在河南有專門造假的“青銅村”。由於青銅器內涵深厚,並且涉及諸多學科,懂的人很少,又難以鑒定,造成市場上假貨泛濫的現象。
收藏市場的青銅器大多是“披著羊皮的狼”
(一)青銅器市場“復制粘貼”赝品多
我國古代青銅器的復制和仿造由來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國,直至今日,可以說從未間斷。造假手段包括重新鑄造、拼接、假銹偽裝以及偽造青銅器銘文、紋飾等。現在赝品制作越來越難以辨別,造型按照真品圖錄仿制,以雕塑手法作模,一般用硫化硅橡膠做仿制的青銅器模具,然後用失蠟法造出銅器來,在著色做舊之前,造假者會仔細觀察研究圖錄中真品顏色的細微變化,一層層著色,讓仿制的青銅器銹跡斑斑。如果沒達到預期效果,造假者就會把一些真青銅器碎片上的銹刮下來,用油漆和乳膠使這些銹緊緊附著在表面上,直到完全逼真地呈現出真品的狀態為止。造假者在刮真青銅器碎片上的銹的時候,一定會或多或少的破壞文物本身,但是這些人為了利益,造假從未停止過。由於其仿造所需的生產條件以及工藝並不復雜,所以仿古銅器成為一些不法之徒獲取暴利的手段,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藝也層出不窮,令藏家防不勝防。仿古銅器數量之多也讓人歎為觀止,無論古玩店鋪還是小地攤幾乎只要有古董的地方都能見到假銅器。因此,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將泛濫到古董市場與藏家手中的假青銅器收集起來足以制造兩艘青銅航空母艦。雖然是開玩笑,但是這種以損害文物為代價來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
(二)文物不能“產業化”
近幾年,我國文物事業已進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隨著文物數量、博物館數量快速增長,文物搶救保護任務日益繁重,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質量和服務的要求更加迫切,但是各級文物部門管理隊伍和專業隊伍卻沒有隨之相應發生變化,專業人才嚴重不足,隊伍結構不盡合理。文物珍貴,專業技術人才也同樣珍貴,但是國家卻缺乏相應的人才培養機制,雖說也開辦了與文物保護相關的課程,但與實際工作需求相比,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國家在人才培養上的缺失,是導致文物修復專業技術人員斷層的直接原因,因此幾千萬件珍貴的但是殘破的文物就不會被“冷落”在庫房中,暗無天日。也正因為如此,無法大量復制出高端的仿古工藝品投入市場,才會讓造假者有可乘之機。顧友楚認為,“作為主管官員應該重視培養文物修復、復制專業人才,修復國家文物,只有不走樣的臨摹復制仿古工藝品,這才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正道。”
青銅器市場亟待政策引導
千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其本身的價值是無量的。毀掉了就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一並消失的還有它的歷史,它的故事。但是目前全國共有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損害,不僅如此,如今青銅器市場赝品泛濫,每制造一件青銅器,都有可能不同程度損壞一件真品,得不償失。因此上海博物館青銅器修復專家顧友楚認為,國家應及時修訂《文物保護法》,嚴格規定,絕不允許在文物上隨便翻制,加強重視文物不可侵犯損害行為,一旦查出此情況,即可按照法律規定給予一定的處罰。並且工藝品市場同也應加強嚴格審定管理,不嚴格按照國家標准的復制品不准上市,加強收藏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只有這樣,那些粗制濫造偷工減料的三無產品才會無法生存。文物需要保護,藝術需要傳承。文物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多的是藝術的傳承與歷史的回顧。只有看待好了這個問題,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收藏文物,才能讓文物造假的龍卷風漸漸平息。
文物遭到破壞的背後,亟須喚醒全社會對文物的敬畏和保護。經濟的發展不能成為破壞文物的借口,只有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切實落實我國的《文物保護法》,我們才能把祖先留下來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傳承下去,才能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深植於炎黃子孫們的心中,文物保護是為了更好地記住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