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青銅器 >> 宜賓珍藏的明代銅鐘

宜賓珍藏的明代銅鐘

日期:2016/12/14 18:14:53      編輯:仿古青銅器

宜賓珍藏的明代銅鐘

宜賓珍藏的明代銅鐘

    夕佳山民居博物館收藏有一口偌大的明代銅鐘。

    該銅鐘重一千公斤,通高1.38米,上沿直徑0.74米,下口直徑1.13米,下口沿厚0.15米。銅鐘頂上配圓拱形鐵把紐,上小下大,束腰,下口微敞。銅鐘上部鑄有獨立的八組八卦紋作飾,並鑄有“皇圖筆固”、“聖德光輝”、“風調雨順”、“民安國泰”四組文字語句;下部鑄有豎排楷書文字,文字內容有鑄造大銅鐘事由的銘文,捐資人的姓名、鑄造匠工的尊姓大名與撰文作者的姓名。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銅鐘上鑄有257個文字,其中自行簡化的文字有23個。最容易辨認的是“民安國泰”的“國”字,該文字當時正確的繁體書寫“國”,而在銅鐘上卻書寫為:方框內一個王字,再在王字的第一橫與第二橫之間的右側內加一點組成“國”字。在銅鐘的中部與下部鑄造有環狀的蓮花、卷草和太陽圖形、水波紋、鼓釘圖紋等作飾。

    銅鐘鑄造於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03年),是由江安的梅嶺堡(現江安紅橋鎮)眾居士僧眾捐資所為,安放在紅橋街上一個叫大廟的廟宇中,抗日戰爭時期人們將此銅鐘作防空警報使用。1950年該廟宇被改作新華書店,銅鐘依舊藏於該店中。1954年,縣文化館請人用竹筏將大鐘從淯江河順流而下運到縣城中的縣文化館收藏,1994年入夕佳山民居珍藏。

    銅鐘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時用的樂器。用於宗教祭祀器的銅鐘,是人的心靈與神靈相溝通的傳遞使者。夕佳山民居所珍藏的這口銅鐘保存完好,造型精美,比例協調,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推薦閱讀:

鎏金銅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

瓷器收藏注重“四大尺度”

立鹿飾件

清德化青花瓷的裝飾藝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