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一對花鳥瓷帽筒

一對花鳥瓷帽筒

日期:2016/12/14 18:07:26      編輯:仿古瓷

    這對清秀淡雅的民國瓷“帽筒”,高28cm、直徑12.5cm。瓷胎色、質細白純淨,胎體細膩、厚重,沿口描有粗細兩道金邊,上繪有盛開的紅、黃牡丹花及舒展的青枝綠葉和一只昂首信步的白鹇鳥,其寓意“富貴白頭”;左豎書有“花中生奇,辛子(1931年)仲夏月,萬發青題”字樣;底部可見瓷坯胎旋紋痕跡,正中钤有朱紅陽文“段義發”印。這對產於江西景德鎮的“帽筒”,構圖技巧娴熟,筆法老辣,畫面清新,動靜相映,令人愛不釋手。
     
    瓷帽筒,是民間傳世較多的瓷器之一,它創造於清代嘉慶年間,鼎盛於晚清乃至民國期間。在清代,官員都有斗笠形花翎頂戴的官帽,休閒擺置時為防變形,就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帽筒”這種器具,其形制有圓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工藝有镂孔、堆塑等;裝飾有青花、粉彩、金彩、色釉、淺绛、礬紅等;圖案有人物、山水、花鳥、八寶博古圖等;質地以瓷為多,兼有木、玉等。隨著時代變遷,它的用途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多成了擱置雞毛撣、尺、小畫軸、草紙卷好的火紙媒(用於吸旱煙引火之用)等物。比如在我們皖南家鄉,徽文化底蘊源遠流長,現在很多家庭客廳桌上還陳設有瓷帽筒。據老人說:舊時,住家客廳堂前的長案桌上設置講究“東瓶西鏡”,即東邊放一花瓶,西邊放一面鏡子,中放一時鳴鐘,象征:終(鐘)生(聲)平(瓶)靜(鏡),為了協調起見,往往在時鳴鐘兩旁各放一只瓷帽筒。有當地男人回到家中或外出串門也將帽子取下置放帽筒上,以顯有翩翩儒士的風度……這些也是徽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