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彩工藝特點綜考
日期:2016/12/14 18:09:47   編輯:仿古瓷 清朝從順治初年至康熙早期,戰事不斷,景德鎮長期處於兵荒馬亂之中民眾飽受蹂躏,制瓷業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官窯、民窖均呈蕭條、癱瘓狀態。直至康熙中期,政治形勢穩定後,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制瓷業才呈現出繁榮局面。康熙時還對燒造制度進行了改革,改變了明代由宦官督陶約的制度,取消了明代那種嚴重盤剝工匠累及地方政府的作法,從而使景德鎮制瓷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康熙五彩中較多地使用了金彩、黑彩,黑彩多用於人的須發、鞋帽、烏獸羽毛、樹干、山石的叛染和輪廓線的勾勒等。明代金彩多用於色釉地上,如紅地描金、醬釉描金等而康熙金彩成為五彩紋飾的組成部分,如五彩花鳥紋魚缸,畫面富麗堂皇,華貴無比。
五彩是明清彩瓷中的重要品種,明代的嘉靖、萬歷朝和清代的康熙朝是五彩的鼎盛時期。五彩又被稱為古彩,是在宋、元時期釉上紅、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五彩通常分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兩大類,青花五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的紅、黃、綠等色彩相結合,但每件器物上並不一定是五種顏色,明代嘉靖、萬歷兩朝的五彩器,大多屬於青花五彩。明代晚期發明了釉上藍彩,凡是需用青花的地方,都可以用釉藍彩末代替,藝術效果不亞於青花,有時甚至超過青花,卻省去了一道工藝,康熙五彩大部分屬於釉上五彩。
康熙時期的瓷器紋飾常以當時名畫家的作品為藍本,將繪畫風格完美地體家的作品為藍本,將繪畫風格完美地體現於瓷器裝飾中,許之衡說“康熙畫筆為清代冠,人物似陳老蓮、蕭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吳墨井,花卉似華秋岳,蓋諸老規模治溉遠近故也”(《飲流齋說瓷》)。
康熙朝61年間,其五彩器前後期的風格、畫法、用色都有一定的區別。康熙早期的器物較多保留明代晚期的古拙風格,濃紅艷綠,單線平塗,紋飾布滿器身。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圖花觚即是一件早期作品。該器高55厘米,胎體厚重,侈口,頸下漸收,腹部有平凸,平底露胎。花觚是從明代崇幀年間的桶狀肌演變而來,清初時腹部漸突起並由平凸發展為鼓狀腹。觚的上部繪人物故事圖,腹部繪折枝花、石榴和桃實。該器為釉上五彩,青花色澤青翠,彩繪為單線平塗,即勾線、填色的方法無陰陽向背之分,無凹凸立體感。
明代的五彩是把彩料摻入膠和清水加以調和,康熙中期始,改用一種油性物質調和彩料,油料的品種,文獻上沒有記載。用油調出的彩料具有適宜的黏性和濃稠度,工匠在光滑的釉面上填色時,色料不致四處流淌,漫溢出勾勒的輪廓線,且燒成後,光澤柔和明快。康熙五彩花鳥紋盤,是康熙中期時官窯的代表作,也是一件用油料調色的實物,它的紅彩色調鮮亮,雖然與明代五彩同樣用礬紅,但巳不是深色的棗皮紅,色澤明顯分出濃淡深淺,桃子的顏色從桃尖始漸漸加深,從淺粉直至鮮紅,層次感很強,與明代的平塗法不分層次明顯不同。該盤直徑26厘米.盤心繪一幅生機勃勃的花鳥圖,畫面中幾枝長滿綠葉的枝干斜向伸出,一只雛鳥棲息於枝干上,用深淺不同的綠色表現葉子的陰陽向背,用黑色繪鳥的羽毛,紅色繪鳥喙,構圖與色調都很美。盤的邊沿是錦地紋,間有4個小開光,力用篆文書寫“萬壽無疆”,盤外壁繪五只蝙蝠,寓意洪福齊天。底有青花雙圈,內有“大清康熙年制”款。
康熙五年彩瓷的繪畫題材相當廣泛,畫面宏大,常常繪小時戲劇、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大幅的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其藝術性超過了明代,追求一種在紙、絹上作畫的效果。瓷畫一般由瓷窯廠的畫工繪制,少有知名畫家親手執筆,但在康熙朝的五彩瓷中,有眾多的精美之作,這些工匠的意思修養令人十分贊歎。康熙五彩隋唐故事圖棒槌瓶是康熙中期時民窯生產的精品瓷。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器型,因形似人們洗衣服用的木頭棒槌而得名。瓶高44厘米,盤口、短頸、圓折肩、桶狀腹、圈足,器形稜角分明,其硬朗得造型、剛勁的彩繪、濃郁的色彩統一在和諧的基調中。瓶頸部繪芭蕉、山石、人物,肩部繪錦地紋,四個小開光內繪琴棋書畫,瓶腹部繪《隋唐演義》中秦瓊與尉遲公大戰美良川的故事。只見兩人騎在馬上,正拼得難分難解,給人以兵刃相撞、铮铮有聲的感覺,畫面氣氛緊張熱烈,繪畫技巧十分高超。該瓶綠彩和墨彩為主要色調,不像明代五彩鳳儀亭盤也是一件以小說故事為題材的五彩瓷瓶,直徑35厘米、高6厘米,侈口、淺腹、內底寬平、雙圈足、底足青花雙圈欄,內繪一片樹葉。盤內繪欄桿山石、古樹淺草,鳳儀亭旁呂布和貂禅正依偎在一起,董卓在一旁氣得面目扭曲,跺腳大吼。故事取材於《三國演義》中的“鳳儀亭呂布戲貂蟬”。以上兩件器物都具有版畫風格,畫面是以線為主,各功形象、姿態、質感等都是運用線的粗細、頓跌、疏密、長短來加以表現;硬朗的工筆線條填上五彩燒成後,使黑線隱在下面,十分接近民間細版畫和小說插圖的風格。康熙五彩除了白地五彩外,還有許多色地五彩,如豆青地五彩、米地五彩、紅地五彩、哥釉五彩、墨地五彩、藍地五彩和灑藍地五彩。灑藍釉是明代宣德年創燒,屬單色釉品種,文獻中稱之為吹青,是在燒成的白釉器上,吹一層藍釉,如同雪花灑落,故又稱雪花藍。灑藍地五彩魚紋將軍罐是一件較精美的器物,將軍罐因其罐蓋隆起,頂附寶珠紐,好似古代將軍戴的頭盔而得名。罐為直口,豐肩斂腹,底外撇,平底露胎,器型高大莊重、豐滿渾厚。器身用紅、綠、黃、褐色繪四條歡快游動的魚,灑藍釉作為底色,恰似水中的顏色,蓋口和底邊的一圈自邊十分明顯。
康熙五十三年取消了禁海令,由此刺激了海外貿易約發展,大批精美瓷器出口到歐洲,因此康熙五彩中還有一類是外銷瓷,其中一些是根據外商的特殊要求定制的,形制和紋飾與國內有所不同、如康照五彩蜂蝶紋壺、康熙五彩八開光花鳥紋盤、康熙五彩纏枝紋盤,畫工細膩、構圖繁密,這類器物大多銷往國外,國內市場不多見。
推薦閱讀:
中國現代青瓷的瓷母
古代帝王陵墓的稀世罕見珍寶
古銅鏡中的人物故事
送京娘(成都·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