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墓獸:東方的獅身人面獸
日期:2016/12/14 18:29:51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彩繪人面鎮墓獸為西魏時期的文物,1977年出土於陝西省漢中市崔家營,高37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鎮墓獸是中國古代春秋、戰國到宋元時期墓葬中常被放置在墓道的壓勝、驅鬼之物。鎮墓獸形制變化多樣,獅形人面只是南北朝時期的狀態。
人面獸身鎮墓獸有著人的面孔,獅子的身軀,造型上的獨特表征,與相隔甚遠的埃及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有著某些相似之處,而且功能上也彼此接近。相隔浩渺的時空,為何會產生了這種巧合?從神話學角度上看,人類文明歷史上都有動物崇拜階段,而從對動物的重視轉為對人的重視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它一般要經過“動物崇拜-人獸同體-神人同形”的發展階段。動物崇拜一般是史前社會的伴生物,而人獸同體階段大致在原始社會及奴隸社會早期,諸神的形象多為人首獸身或獸首人身。
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正是這個時期的產物。而中國的情況則不同,很難准確說什麼時候進入人獸同體階段,不過據考證,黃帝、蚩尤等先祖們最初皆為獸形。直到宋代的墓葬中,還有不少人首蛇身、人首龍身、人首魚身的怪俑出現。鎮墓獸正是人獸合體階段的產物,它逐步由獸向人形演變同整個規律是一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鎮墓獸與獅身人面像在人獸合體這一階段的相似,是有著內在的必然性的。
推薦閱讀:
金沙遺址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歷代精美漆器令人歎為觀止
水鳥啄魚紋彩陶壺
耀庭款方壺八卦連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