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龍紋金帶扣
日期:2016/12/14 18:21:08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八龍紋金帶扣,是1975年從焉耆縣境內的博格達沁古城出土的,現陳列在自治區博物館的《西域歷史的記憶——新疆歷史文物陳列》展廳裡。近日,記者來到自治區博物館,仔細欣賞了這件文物,它看上去並不大,但記者很快能感受到,它不是一般的金帶扣。
展櫃裡,用黃金制成的八龍紋金帶扣,重48克。猛一看,表面猶如一層浮雕,凹凸起伏,很有立體感。再細看,上面有1條大龍和7條小龍,身體矯健、群龍戲水、翻騰跳躍、靈動飄逸。龍眼上,鑲嵌著紅寶石,龍身還裝點著幾顆綠松石,讓記者感到整個文物熠熠生輝,還有一種動感。
這麼精致而漂亮的金帶扣,究竟不一般在哪裡?這還得從古代的帶扣講起。
記者了解到,在2009年,安徽省壽縣曾出土過一件金帶扣,和這件金帶扣十分相似。安徽省壽縣博物館副館長常遠霞對它進行了研究後認為,帶扣是古代人腰帶上的扣合器,用來扣住腰帶,一般上面有穿孔和扣舌。在漢朝時期,這種帶扣比較常見,大部分是青銅制作的,有的做工非常精細,上面還鑲嵌著金銀紋飾。最初,我國北方地區民族喜歡使用這種帶扣,制作材質是青銅的。後來,權貴階層很多人也喜歡使用它,不過大都用黃金制作。
常遠霞認為,中國古老的傳說和神話中,龍上天騰雲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可以呼風喚雨,神通廣大。幾千年來,龍常常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獨家專利”,皇帝是“真龍天子”的化身,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叫“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辇”、“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顯示高高在上的特權。龍是皇權的代名詞,悠悠歷史長河中,華夏民族始終以龍為神聖的象征,久而久之,隨著時代變遷,龍成了華夏民族的代表,我們也都是龍的傳人。“九龍”和“八龍”之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