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紅山文化古玉

紅山文化古玉

日期:2016/12/14 18:21:42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如今的市場對於高古玉的需求增長,這也使得新石器時代紅山玉器的身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迅速飙升,受利益驅動,造假事件頻出,給人們帶來很多的困擾。那麼,紅山古玉到底是如何造假的,真假之間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呢?

    龐原,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1985年開始收藏古錢幣、中國紙幣。2006年開始收藏並研究紅山文化古玉,目前已收藏紅山文化古玉2000余件。2011年出版《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新石器時代編•紅山文化•卷一,收錄藏品100余件,並得到周南泉、孫學海、雷從雲、華義武等老師好評。

    收藏對個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大事,因為其涉及到金錢、時間等很多問題。八年前,龐原決定了解紅山玉器,已有二十多年收藏古錢幣經驗的龐原收集和閱讀了自己當時所能找到的紅山文化資料,大體了解了國內外關於紅山文化以及紅山古玉研究和收藏的基本狀況,之後又隨幾位朋友驅車專門前往赤峰、朝陽、錦州地區的文化遺址考察,還以游客的身份走訪了當地的幾家紅山玉器造假作坊。


    他發現,當地的造假設施十分簡陋,不過非常齊全。他表示,造假的大部分人都是25歲到35歲的小伙子,小件的平均一天可以加工兩三件。一般都是從切片開始,再經過雕琢、打孔、拋光等工序。拋光是最後一筐子裡放個像洗衣機的東西,裡面放上一些瑪瑙球。好了之後,鹽酸和硫酸的混合一體裡放置3到10分鐘,出來的顏色就不一樣了。而且赝品的顏色看上去沒有色澤,而且顏色比較同意,腐蝕感也比較亂,看著就感覺不怎麼順眼。

    對於紅山古玉的收藏者來說,面對爭議,關鍵還是要看自己。別人說的可以聽,也應該聽,但不能全部聽。按龐原的經驗來說,除了要具備理論知識外,還要看真品,也不能不去古玩城和玉器工廠看看,這樣才會對紅山古玉的器形、做工、包漿、神韻等有一些直觀感受,而這裡的看,可以總結為三點:

    一、看神韻。紅山文化玉器的神韻非常奇妙,一兩句話很難概括出來,不過只要東西往那一擺,立馬就能從做工看出來很多東西,就好像可以和器物對話一樣。

    二、看做工和刀工。紅山文化玉器主要是一些斗斜紋,打孔是象鼻孔,在一些中小件上都會用到這種孔。一般是在一個平面上兩邊打,向中間對齊,還有些就是在側邊打,這些孔需要用放大鏡去看,觀察孔裡的一些殘留物是不是人工的。不過就現在的科學技術而言的話,可以用500倍的電子顯微鏡,能看到表面的氣泡、龜裂等。

    三、看包漿。紅山的包漿和現在我們看到的其他考古包漿都不一樣,紅山玉器是直接被土壤掩埋在地下的,和空氣完全沒有任何接觸,表面也沒有什麼傷痕。有一些有石化現象,但還是玉器。紅山玉器在沙地裡保存的非常好,上面有一層白粉,把這層白粉輕輕滴揉掉,其包漿馬上就出來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