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黃金面具
日期:2016/12/14 18:21:31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黃金面具面世
2001年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區西北金沙村考古工地上,一塊露出金色的泥土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撥開泥土,原來是一件小巧玲珑的金面具。器高3.7厘米、寬4.9厘米、厚0.01厘米至0.04厘米、重5克,圓臉圓頤,雙眼、大嘴镂空,鼻梁高直,嘴形似乎還略呈笑意,富有極其神秘的色彩。小小的金片竟能雕琢成如此寫實的人面像,精致的做工讓人們驚歎不已。
2007年2月,在時隔6年之後,金沙遺址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在離金面具不遠的一個圓坑內,考古學者無意看見距2006年發掘面下不足3厘米處,顯露出一個金光燦燦的小角。當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把這件金器連同泥巴一起取出時,它已經被揉成一塊皺皺巴巴的薄面餅,無法辨識器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王毅慢慢剝離上面的泥土,經過初步延展處理後,他看見一雙大大的眼睛……原來是另一件金面具!金沙遺址又一件國寶級文物就此出土。這件金面具形體較大,寬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是目前我國發現的同時期形體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金面具。其造型與小金面具有所不同,面部呈方形,額齊平,長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有兩個鼻孔,闊嘴,長方形耳朵,耳垂處各有一圓孔,下颌齊平,內折,顯得十分威嚴。兩件金面具的面世,讓人們對金沙遺址有了越來越多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