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器——東晉玉珩
日期:2016/12/14 18:20:20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玉珩(音:héng)是玉璜的一種,較為罕見,其面較璜要寬。璜是先秦時期主要用於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的禮器。璜和珩均為佩飾品,只是璜是兩端有穿,懸掛時內弧朝上,而珩則是外弧背部有穿,懸掛時內弧向下。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玉珩是在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的,其堪稱新石器時代玉珩的標准器。春秋戰國時佩玉之風盛行,玉珩作為佩玉組器的一部分大量出現,其形式和紋飾也極為豐富。
當塗太白鎮出土的東晉玉珩,白玉,長11.4厘米,寬4.8厘米,厚0.4厘米,弧形,兩端斜直,外弧壁正中有5個半圓勾連凸起,正中有一對穿。玉珩兩面均以陰刻細線飾邊,邊框內采用線雕陰刻的技法雕琢紋飾:一面飾龜蛇一體的玄武圖案,龜首上昂,四肢彎曲,尾略上翹,背刻菱形甲紋,上伏一蛇,蛇首伸至龜前回望,與龜對視,造型生動,蛇尾向上彎曲,周圍環繞“S”形勾連紋,並刻有10個圓圈紋;另一面飾勾連火焰圖案,周圍刻6個四角星和5個圓圈。這件玉珩紋飾線條雖然細膩流暢,但較秦漢時期的玉雕,仍略顯粗簡世俗,雕工疲軟無力,說明了六朝時期制玉工藝的衰退。
龜蛇一體的神獸稱之為玄武,是傳說的四神之一,其與蒼勁有力的青龍、威風凜凜的白虎、祥瑞富麗的朱雀代表著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勾連火焰圖案應為朱雀抽象的化身,與周邊的四角星和圓圈紋組合,似乎反映了南方的星象。古人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分為“四象”,其中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轸七宿統稱朱雀,其形如鹑。根據晉郭璞注《爾雅》中“鹑,鳥名,火屬南方”的注釋和傳統的五行學說可知,朱雀主南方,五行屬火,四季屬夏,因此,將朱雀刻畫成抽象的勾連火焰圖案亦是自然,而在這件玉珩上則恰好印證了古人“前朱雀、後玄武”的說法。其與該墓出土的兩件飾有青龍和白虎的玉璜,構成了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為我們了解六朝時期的祥瑞符號和玉器使用提供了珍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