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廣陵漆藝顯示揚州漆器高超水平

廣陵漆藝顯示揚州漆器高超水平

日期:2016/12/14 18:29:46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廣陵漆藝工藝品

廣陵漆藝工藝品

廣陵漆藝工藝品

廣陵漆藝工藝品

廣陵漆藝工藝品

廣陵漆藝工藝品

    據考古發掘,揚州漆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那時揚州的漆器制作與生產就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和較高的制作工藝。1967年,揚州邗江西湖鄉戰國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圓盤(現陳列於揚州博物館),直徑40厘米,木質卷胎,朱紅漆髹,以黑漆繪雲水飛禽紋樣,色彩明艷,體現了當時漆器較高的制作工藝水平。

    揚州為我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

    揚州漆器的胎骨以木質為最多,間或有干漆夾貯為胎的,世稱脫胎漆,以及少量竹胎、銅胎、皮胎制器,由此也顯示出揚州漆器在制作工藝上不同於四川、湖北等地漆器的地域特點。眾多專家學者已經公認揚州為我國木胎漆器的發源地。而且就現在考古發掘來看,揚州漆藝在兩漢時代就已經傳布到其他地區,北京的老山漢墓、長沙的馬王堆漢墓中都有揚州漆器的早期作品。

    漢代揚州漆器制作的輝煌時期主要是揚州作為諸侯國分立時的吳、江都、廣陵諸國。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揚州遠、近郊及天長等地發現有上百座漢墓,包括在廣陵王劉胥的墓葬中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漆器及其殘片,總數多達萬件。而每有出土,少不了用漆藝制作的棺、椁、面罩等喪葬用具。2010年末開始發掘的揚州城北元寶墩西漢大墓發現墓主已經腐爛的漆面罩以及盛裝陪葬物品的漆箱等,以漆面罩罩在頭部以護安全,是揚州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

    漢代廣陵為東南地區漆藝制作中心

    漢代揚州出土的漆器,以西漢為多。在揚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西漢墓葬往往有豐富的漆器,足見當時漢代廣陵國漆器用具的流行。例如1985年出土於邗江姚莊101漢墓的就有131件漆器,占出土隨葬品總數的一半以上。這正表明漆器用具在廣陵王室貴戚和紳士富家以及百姓生活中的需求量之大,也在客觀上造就了廣陵作為東南地區漆藝制作中心的地位。


    揚州漆器的豐富遺存,讓我們看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揚州藝人在繪畫與圖飾設計方面高超的藝術水平。揚州出土的近萬件漆器中,圖案裝飾主要以彩繪和針刻兩種手法繪制。彩繪是漆器中最基本的裝飾手法。漢代揚州漆器裝飾普遍采用這種手法繪制,使用的色彩主要有朱紅、赭褐、黃綠和金銀等。一般漆器往往使用兩種以上的色彩予以繪制圖像。出土的廣陵國漆器的漆繪線條往往舒展流暢,一氣呵成,尤其是一些表現雲氣紋的線條,一筆延續長達50厘米以上而幾乎找不到接痕,充分展現出漆藝匠人把握描漆線條的高超技能。針刻手法在描繪圖飾中也占有較重要的位置,在漢廣陵漆藝中約占到了10%左右。這種手法一般應用於夾貯胎的漆器上。揚州的漢代漆器幾乎都是彩繪的,以朱紅、黑色兩種色彩為主,他們所使用的顏料都是天然礦物原料,用毛筆精心勾描出來紋路圖案。據張長明先生所稱,以中華大漆(生漆)與銀朱(水銀)調成的朱紅漆,和以煙灰與中華大漆調和而成的黑漆,被漢代漆工以小小毛筆描繪得如此精細流暢,即使現在的工藝水平也難以達到。加之金銀貼飾、鑲嵌等工藝手法的使用,讓漆藝圖案具有了至今仍然讓我們驚歎不已的藝術感染力。

    一件彩繪作品展現漢代揚州藝人的高超繪畫能力

    1995年儀征陳集西漢墓出土的“羽人神獸漆紋盾”,就是一件以彩繪手法展現漢代揚州藝人高超的繪畫能力的作品。此件漆盾以夾貯胎制底,呈半橢圓形。盾牌表面以朱紅漆髹底,用黑漆線條勾勒了兩只左右相向齊舞的神鳥,左側神鳥兩翼張開,頭頸上揚,振翅嘶鳴。神鳥的腹下有一條靈蛇似從地上隨神鳥蜿蜒騰空飛升而上。兩只神鳥下方還有一只蹲伏而起的猛虎。在兩只神鳥的上部,畫了兩位側面相向的羽人。左側羽人屈蹲前傾,呈手舞足蹈之勢,右側羽人則兩腿站立,弓腰屈身,前肢呈招引之勢,與左側羽人互相呼應。整個畫面神鳥體積最大,以之為中心,羽人、神鳥、靈蛇、猛虎皆呈左右伸展、手足開弓的扭曲之勢,與背景中飛翔的如火雲般的紋飾相協調,呈現出一種神鳥導引、羽人飛天的快樂圖景。

    這幅作品漆繪線條流暢有力,線條既有粗細控制又有起伏變化,與描繪對象的動作神態需求相配合,生動之至。特別是兩個羽人的描繪,不僅身形被拉長呈瘦長的蛇形,羽人起舞的姿態誇張滑稽,充滿喜劇色彩,而且羽人的面部表情也刻畫得喜形於色,進一步體現出羽化成仙的人間喜劇意味,表達出繪制者對墓主人死後羽化成仙的期待與喜樂。由此幅漆畫可以看出漢代揚州藝人在圖飾描繪上高超的表現能力。同樣,我們也由此可以看出漢代揚州漆藝所受到的楚文化的深遠影響。

    一件彩繪作品展現漢代揚州藝人細微的觀察力

    不僅是在神鳥、羽人、玄雀等傳說中神瑞之獸的造型中顯示出漢代揚州漆繪藝人高度的想象力與描繪能力,對現實中動物的描繪,也顯示出漢代藝人細微的觀察能力和對動物形態的高度概括把握能力。出土於西湖胡場14號西漢墓的彩繪雲獸紋漆樽,在黑漆髹底的四圍表面,在祥氣缭繞的雲間以朱漆繪制了鹿、虎、豕三獸,三獸皆呈奔跑姿態,除虎背有飛羽裝飾而外,三獸完全以現實生活中的形象描繪,特別是鹿在奔跑中的歡快跳躍,豕在奔跑中的機敏靈巧,都表現得出神入化,讓我們不得不感歎作者能夠在寥寥數筆間顯示出來的高超的動態概括與呈現能力。

    漢代廣陵國漆器在平面視覺傳達方面所顯現出來的裝飾圖案設計才能令人贊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