匜是一種盥洗用具。中國是禮儀之邦,很早就形成了一整套禮儀制度,同時也規定了一整套禮儀用具,盥洗用具是歸類在禮器名下的,因此匜也應歸入到禮器類目之中。匜這種用具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過去沒有確切的定論。甲骨文裡面還沒有找到這個字,但在金文裡出現大量不同寫法的“匜”,如“匜”、“匜”和“匜”,因此可以確定,至少在西周,匜的使用就已經很普遍。金文裡這個字又通盤“”和簋“”,說明當時或者是成組配套使用的,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匜就帶有盤。而“”說明匜是帶有把手的。過去我們能看到最早的實物匜是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如現藏在陝西省考古所內的荀侯匜。陶瓷匜出土的並不多,漢代有原始青瓷匜以及綠釉陶匜出現,有一些還帶有龍柄。
傳世的瓷匜以元代青花瓷居多,元青花出口伊斯蘭國家,因此匜的生產制作與當時西亞飲食習慣有關。入明以後中原淨手已經改成使用水瓢和盆子,雖然水瓢沿用了匜的大致形體和功能,但作用畢竟不同,因此再也難覓匜的影蹤。這件彩陶匜是一件很重要的證據,它將匜出現的上限提早了兩千年,同時也讓人們感歎五千年前中華文明就已經能夠創造出如此精美的盥洗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