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曲桑:守護古格十九年
日期:2016/12/14 17:55:46   編輯:古建園林 有偶然來訪的游客,把45歲的普布曲桑稱為古格王朝“最後的國王”。這個“國王”的領地,是阿裡地區札達縣外18公裡處一座300多米高的土山。公元10世紀,一個名叫古格的王朝在此興起,他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卻突然消失於公元1630年。沒有任何史書提到,這一切是怎樣發生的。
現在,古格王朝的遺址依舊漫布在整座土山之上,那些廟宇、宮殿、堡壘、洞窟……在普布曲桑的努力保護下,依稀保存著往日的模樣。
為了那些壁畫
“嘎-嘎-嘎……”普布曲桑緩緩推開身前那扇刻有精美雕花的沉重木門,這是古格王朝遺址中一座名為紅殿的廟宇,殿堂約300平方米,四周殿牆連同天花板上,皆是壁畫,距今雖已有1000余年,但色彩之鮮艷,仿若昨日所作。壁畫主色調為紅色,內容多為菩薩、人物、飛天、珍禽、瑞獸、吉祥物、法器等,並與幾何圖案和各種花紋,組成了多達620余種造型。有專家稱:“這些壁畫……足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古代建築的裝飾圖案相媲美……是世界宗教藝術的一大奇跡。”
壁畫,便是普布曲桑來到古格王朝,並守護它整整19年的原因所在。
普布曲桑第一次來古格,是在1983年。從普布曲桑家所在的色讓地區到札達縣,還沒有公路與公共交通,兩地間距離有250多公裡。這個藏族青年帶上足夠的干糧,路上足足騎了三天多的馬。
作為一個唐卡世家的傳人,普布曲桑很早就聽人說起,在遙遠的古格王朝遺址裡,有著許多精美的壁畫。“我覺得那兒有東西在召喚著我。”
在那個年代,整個國家剛剛從十年“內亂”中喘過氣來,這座荒廢的王城人跡罕至,並不為人所知。普布曲桑只遇上一個叫旺堆的藏族老人。他是土山腳下一個叫札布讓的小村莊的村民,已經在這兒默默地守護了40年,是遺址的第一個“國王”。
那時,整個遺址裡只有紅殿是開放的。白天,普布曲桑就守在殿裡,觀賞和臨摹著那些精美的壁畫,晚上,在微弱的酥油燈光下,他聽著旺堆老人給他講這座王城的故事。
旺堆告訴他,在古格王國即將滅亡時,國王讓法師將其愛妃變成一只黑貓,並下了最後一道旨意,誰得到了小黑貓,誰就是古格的主人。而自己年少時在夢裡救了那只小黑貓,於是,便成了“古格之王”。
美麗的壁畫與宿命般的夢境,從此成為了這個藏族青年腦海裡萦繞不去的牽掛,也成為了連接這座王城的歷史與現實的具體象征。
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了考察隊,第一次對古格王朝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工作。並在三年後,對其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修繕。普布曲桑又從家中趕來,跟著維修隊維修壁畫,從那時候起,他便產生了守護古格的念頭。
1992年,普布曲桑正式接替了旺堆老人,成為遺址管理站的站長——一份編制外的臨時工。而愛講故事的“老國王”旺堆,於1999年去世。從此,他開始一個人守護著古格。
推薦閱讀:
曲阜孔子嫡孫習讀詩書地將恢復歷史舊貌
巍山縣千方百計加強古城保護
百年流芳京城的湖廣香山會館
滿盾村清代卓氏建起3000平米古民居
推薦閱讀:
曲阜孔子嫡孫習讀詩書地將恢復歷史舊貌
巍山縣千方百計加強古城保護
百年流芳京城的湖廣香山會館
滿盾村清代卓氏建起3000平米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