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園林 >> 普布曲桑:守護古格十九年

普布曲桑:守護古格十九年

日期:2016/12/14 17:55:46      編輯:古建園林

    有偶然來訪的游客,把45歲的普布曲桑稱為古格王朝“最後的國王”。這個“國王”的領地,是阿裡地區札達縣外18公裡處一座300多米高的土山。公元10世紀,一個名叫古格的王朝在此興起,他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卻突然消失於公元1630年。沒有任何史書提到,這一切是怎樣發生的。

    現在,古格王朝的遺址依舊漫布在整座土山之上,那些廟宇、宮殿、堡壘、洞窟……在普布曲桑的努力保護下,依稀保存著往日的模樣。

    為了那些壁畫

    “嘎-嘎-嘎……”普布曲桑緩緩推開身前那扇刻有精美雕花的沉重木門,這是古格王朝遺址中一座名為紅殿的廟宇,殿堂約300平方米,四周殿牆連同天花板上,皆是壁畫,距今雖已有1000余年,但色彩之鮮艷,仿若昨日所作。壁畫主色調為紅色,內容多為菩薩、人物、飛天、珍禽、瑞獸、吉祥物、法器等,並與幾何圖案和各種花紋,組成了多達620余種造型。有專家稱:“這些壁畫……足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古代建築的裝飾圖案相媲美……是世界宗教藝術的一大奇跡。”

    壁畫,便是普布曲桑來到古格王朝,並守護它整整19年的原因所在。

    普布曲桑第一次來古格,是在1983年。從普布曲桑家所在的色讓地區到札達縣,還沒有公路與公共交通,兩地間距離有250多公裡。這個藏族青年帶上足夠的干糧,路上足足騎了三天多的馬。

    作為一個唐卡世家的傳人,普布曲桑很早就聽人說起,在遙遠的古格王朝遺址裡,有著許多精美的壁畫。“我覺得那兒有東西在召喚著我。”

    在那個年代,整個國家剛剛從十年“內亂”中喘過氣來,這座荒廢的王城人跡罕至,並不為人所知。普布曲桑只遇上一個叫旺堆的藏族老人。他是土山腳下一個叫札布讓的小村莊的村民,已經在這兒默默地守護了40年,是遺址的第一個“國王”。

    那時,整個遺址裡只有紅殿是開放的。白天,普布曲桑就守在殿裡,觀賞和臨摹著那些精美的壁畫,晚上,在微弱的酥油燈光下,他聽著旺堆老人給他講這座王城的故事。

    旺堆告訴他,在古格王國即將滅亡時,國王讓法師將其愛妃變成一只黑貓,並下了最後一道旨意,誰得到了小黑貓,誰就是古格的主人。而自己年少時在夢裡救了那只小黑貓,於是,便成了“古格之王”。

    美麗的壁畫與宿命般的夢境,從此成為了這個藏族青年腦海裡萦繞不去的牽掛,也成為了連接這座王城的歷史與現實的具體象征。

    1985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了考察隊,第一次對古格王朝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工作。並在三年後,對其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修繕。普布曲桑又從家中趕來,跟著維修隊維修壁畫,從那時候起,他便產生了守護古格的念頭。

    1992年,普布曲桑正式接替了旺堆老人,成為遺址管理站的站長——一份編制外的臨時工。而愛講故事的“老國王”旺堆,於1999年去世。從此,他開始一個人守護著古格。 

推薦閱讀:

曲阜孔子嫡孫習讀詩書地將恢復歷史舊貌

巍山縣千方百計加強古城保護

百年流芳京城的湖廣香山會館

滿盾村清代卓氏建起3000平米古民居


    19年孤獨的守護

    普布曲桑的腰帶上,掛著一個鑰匙圈,上面有9把鑰匙。每當有游客前來,他便帶著人,沿著一條後來修出的土路往上爬,依次打開廟宇的大門。

    每推開一扇緊閉的大門,就如同打開了一間通往歷史的寶庫。這兒到處都是壁畫,大片的紅和跳動的金,或沉思或喜悅或憤怒的表情,那些塵封的歷史,仿佛從牆縫、佛龛、柱子中洶湧而出,幾乎讓人窒息。

    有的殿堂,沒有一扇窗戶,浸泡在昏暗的蒙昧中,倍感神秘;有的殿堂,會有光柱從天花板上瀉下,正好把壁畫和佛龛上殘破的佛頭一同照亮,那個半截已經插進了土堆裡的佛頭,依稀保留著昔日慈眉善目的莊嚴模樣。

    有些時候,普布曲桑會對壁畫做簡略的介紹,更多的時候,他會默默地在佛像前的銅碗裡添上淨水,然後站在一邊耐心地等游客們閉上驚歎的嘴。他總是最後一個走出大殿,認真地鎖上門。

    十多年來,這些壁畫的每一處小細節,他都熟谙在心。有時候沒有游客來,他帶上足夠的干糧和水,依然可以在殿堂裡一呆就是一天,還親手繪制和拍攝了很多壁畫的樣本。

    “我一直在研究佛像的眼神和手勢,我想用一生的時間把古格壁畫全部臨摹下來,使古格文化傳承下去。”普布曲桑用他並不流利的普通話說。

    作為唐卡世家的傳人,他的唐卡畫得十分精美,大多融入了古格壁畫的風格。他的得意之作——一幅3平米見方的三頭六臂觀音像,還得過西藏自治區唐卡繪畫大賽的三等獎。

    在土山下一座平常緊鎖著門的土房子裡,牆上掛的都是普布曲桑親手繪制的唐卡。許多游客看到這些唐卡,都會產生購買的念頭。但普布曲桑很少會賣,大多數的唐卡,都被他捐給了寺院,來表達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信念。

    當然,普布曲桑並不是不缺錢。最低的時候,他一個月的工資只有200余元。這些年,國家政策好了,他一個月能有3900元的收入,但這筆錢還要用來照顧妻子和兩個孩子的生活,還是有點捉襟見肘。

    一個網名叫“梨花香雨”的驢友曾在游記中回憶道,普布曲桑陪著他看完了古格的壁畫,突然問道:“你這三腳架多少錢?賣給我吧。”

    見他猶豫,普布曲桑又說:“要不拿我畫的唐卡換吧?就那幅蓮花生大師的。”

    於是,驢友仔仔細細地為普布曲桑講解了三腳架的使用方式,把它交到他手裡,普布也仔仔細細地把唐卡卷起,用白色哈達包好遞給了他。

    在游記末尾,這個驢友感慨道:“……這恐怕是俺得到的最有意義的驢行紀念品了,它是古格後人用心描摹的古格,是獨一無二的古格。”

 

推薦閱讀:

曲阜孔子嫡孫習讀詩書地將恢復歷史舊貌

巍山縣千方百計加強古城保護

百年流芳京城的湖廣香山會館

滿盾村清代卓氏建起3000平米古民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