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貴陽黔明寺

貴陽黔明寺

日期:2016/12/15 15:18:0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在貴陽市陽明路花鳥市場路上,有一座明末建造的佛教古剎----黔明寺,這是貴陽市區內留存的較大寺廟。1983年,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將黔明寺列為漢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實行對外開放,1981年和1985年,黔明寺列為貴陽市、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
  據《貴陽府志》,黔明寺建於明末,乾降36年(公元1771年)重修,宏盛一時。鹹豐、同治年間,戰火連年,眾僧離散,有一位名叫舒竹平的士紳,以寺廟無僧人照料,借故據為己有,並改名為"舒家祠堂"。民國20年(1931年)左右,貴州省佛教協會在士紳平剛、向義等支持下,收回黔明寺,恢復舊名。民國22年(1933年)廣妙法師為該寺住持。
  廣妙法師對佛學造詣甚深,在他住持期間(1933年----1946年)黔明寺香火日盛,並增修了殿宇,當時曾舉辦過兩次大型傳戒法會,盛況空前,遂逐漸成為貴陽市佛教活動的重要場所。1943年,95歲的禅宗大德虛雲法師曾在此小住,很多知名人士從其皈依。1945年,西藏聖露活佛也在黔明寺傳經,並為佛門弟子灌頂。1944年,由福善和尚主編的研究佛教的《海湖音》月刊曾遷此出版發行兩期,抗戰勝利後遷回上海玉佛寺。
文革十年動亂,黔明寺經像被毀,殿宇殘破、僧人離寺。1983年,貴陽市人民政府陸續撥款近百萬元依次修復,寺廟煥然一新。大雄寶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左右有阿難、迦葉大弟子。兩邊有文殊、普賢菩薩和18羅漢畫像,造型生動。中殿為大悲閣(觀音殿),供24臂觀音菩薩,左右有善才、龍女。兩邊有阿陀佛和地藏菩薩。全寺大小佛像,均貼真金,可謂金碧輝煌。大悲閣匾額為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所題,楹聯為著名書法家陳恆安所書:"誓願宏深處處現身說法;慈悲廣大時時救苦尋聲"。後殿為玉佛殿,供緬甸請來的高1.35米的玉佛。黔明寺的藏經樓,珍藏著一些很有價值的經典,如《中華大藏經》、《敦煌大藏經》、《房山石經》等以及國內少見的清代木版善本經典。
  黔明寺近年來接待來自港澳台的同胞和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外國友人數百。該寺還經常舉辦大型的佛事活動,參加人數最多時達萬余人。貴州省、貴陽市佛教協會也設於此。它是弘揚佛法、佛教文化的場所,是聯系、團結國內外佛教群眾的紐帶,同時也是旅游者了解佛文化的最佳去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