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須彌山石窟(2)

須彌山石窟(2)

日期:2016/12/15 15:20:16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石窟位於銀川南320公裡處的須彌山東麓,南距固原縣城55公裡。開鑿於北魏中晚期,距今1400多年。唐朝時這裡已是規模龐大的佛教寺院,至今保存有132個石窟分布於8個山崖,時稱“景雲寺”。至明正統年間,高僧綽吉汪速上書英宗皇帝賜名“圓光寺”。石窟經年累月,風雨剝蝕,加之人為破壞、地震災害,至今造像較完整的有20多窟,主要分布在大佛樓、“子孫宮”、園光寺、相國寺和桃花洞等5個景區內。現存造像最多的第45、46窟,有比真人還大的造像40余尊。第51窟雖遭地震破壞,仍能看出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組成,規模很大;主室面寬26米、進深12米多、高12多米,造像高達7米,主室高大的方形塔柱四面開龛,龛中為一佛兩菩薩,裡辟長方形壇床,上面並列著3尊端坐的大佛,身高6米,氣勢雄偉,是造像中的珍品。

   第5窟(原編第二窟)的彌勒大坐佛,高20.6米,是須彌山依山雕塑的一尊最大的佛像。佛頭梳螺髻,面相豐滿,慈祥溫和,雙耳垂肩,身披袈裟,兩手自然放在膝上。

   須彌山石窟還有唐、宋、西夏、金和明代的題記及明代碑刻,這些是了解石窟藝術和當時社會歷史的珍貴資料。近年,有關部門依據石窟舊貌,對窟區和環境進行了藝術整修,並建有服務設施。

   在寧夏南部的西吉縣境內有一處風景名勝——火石寨。由於它的山巒呈現暗紅色,尤其在綠樹的掩映下,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每當春夏時節,滿山遍野花草叢生,色彩斑斓,蜂戀蝶舞,生機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間,還生長著一簇簇箭竹,為北方山水增添幾分南國姿色。在火石寨方圓百裡之內,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觀,還有十多處石窟建築,它是和須彌山石窟一脈相承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