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巷村是一個面湖依山的好地方.村邊的小山上市觀賞湖光山色的最佳去處。每當時近黃昏,舉目湖上,那種“波底夕陽紅濕”的美景也只有在這裡能找到。如在金秋之際,俯視山下,萬綠叢中,鑲嵌著的點點紅橘,分外悅目。
橘林春秋
陸巷村中最大的看點是橘林。每年四月下旬,橘葉初新,滿山的翠綠叢中是無數潔白的小花,小村中處處能感到橘花沁人心脾的芬芳。深秋10月,橘子紅了,漫山遍野,一望無際星星點點的橘紅,像江南的女兒,嬌媚可人。
惠和堂
王鏊故居“惠和堂”是古時官宦的、宅第建築的代表,也是古代群體建築的典型。惠和堂進深共五進,縱向軸線三路,平頭齊進。此堂結構合理,布局周密,用料粗壯,制作精湛,主大廳規模宏大,多用楠木,均是明代式樣。主樓西側的書樓二層三間,樓前有一堵磨磚貼面的大型照壁,高與書樓屋檐相齊,瓦滴上嵌有磚雕,镌刻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九獅圖”,兩端各有三塊磚雕花鳥圖案。照壁中央嵌有圓形“丹鳳朝陽”圖案,刻工精細,形態逼真,為磚雕中的佳品。
懷德堂
位於陸巷古村紫石街西首,原為明代大學士王鏊的後裔舊宅。據傳該堂是用建造惠和堂後剩余的建材所建。懷堂內展示有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各種民間物品和珍貴的太湖石,是陸巷古村的民俗風情園。
寶儉堂
又名夢園,位於陸巷古村蔣灣港嵩峰山麓,始建於宋代。原為南宋兵部尚書葉夢得的故居。老宅布局莊重,樸素典雅,歷史悠久,典藏豐富,是明代蘇州典型的官僚府第宅園式園林。
懷古堂
亦稱王家祠堂,原為明代王鏊家祭祖的地方,內有前院、上院、粒園、聚仙廳、楠木廳燈精美景觀。
粹和堂
為明基清體的大型廳堂建築群,位於陸巷古村中部的花翎巷旁。粹和堂宅第宏大,縱向軸線分左、中、右三路,中軸線上共有五進,廳堂宏偉,其磚雕門樓雕刻精細,建築構造精巧別致。是頗具明清特色的大型建築群。
另外,村附近還有寒谷仙境、天堂島。周邊景點還有啟園、雨花勝境、紫金庵等、其中紫金俺內建於唐代的16尊彩塑羅漢姿態生動、容貌各異,為國內罕見。
旅游TRIPS:
旅行中如果遇到雨,多數人認為這並非是游玩的好時機,潮濕的空氣、泥濘的道路,是賞景中的“敗筆”。如果有那樣的想法,在雨中游歷過陸巷村後,您會徹底打消心頭的這種思緒。陸巷最好是在雨中游,若逢秋雨綿綿的日子,那是最能見證陸巷最美麗的時刻。撐把傘靜靜的浏覽於小巷之中,只有雨點落在傘面上的“沙沙”聲,不要再去想徐志摩的《雨巷》,那會讓您頓生妒感。穿過古村去一旁的山腰放眼望去,煙雨迷蒙中的太湖如同水墨畫裡的飛白,似有若無,湖中小島若隱若現,近處古村安詳地枕在太湖的臂彎裡,星星點點的橘紅,讓灰白色的古宅不再單調,而一轉身,則是漫山的紅橘,一望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