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殿對面是大文殊殿,殿前左右各有一座八角碑亭。碑亭內各立有漢白玉石碑一通,左邊那通石碑上是康熙御筆《御制五台山顯通寺碑》,右邊那通碑卻只字沒有,這就是三無之二--有碑無字。當地對“無字碑”有著各種傳說,流傳最廣的是說原來碑亭所在的地方是兩個圓形水池,康熙來此拜佛,抬頭一看,發現上方金碧輝煌的菩薩頂恰似一條巨龍昂首高臥,牌樓是龍頭,兩根幡桿是龍角,那一百零八級石台階是龍吐出來的舌頭,而大文殊殿前的兩個水池當然就是龍的眼睛了。康熙怕大清江山被真龍天子奪了去,下令將這兩個水池填平,上面再立兩通石碑鎮住,碑文康熙只寫出一篇,右邊那通碑就只好空著了。
大文殊殿集中了七座文殊塑像,大雄寶殿則供奉著藥師佛、彌勒佛“橫三世佛”、釋迦牟尼佛、和文殊、觀音、普賢“三大士”以及十八羅漢,’都是讓人頂禮膜.拜的好地方,這座大雄寶殿是五台山最雄偉的木構建築。大雄寶殿的後面就是“三無”之三--有殿無梁的無梁殿,這種拱券結構的磚制建築在南京靈谷寺、峨眉山萬年寺、太原永祚寺等處都可以看到,通常都用來供奉無量壽佛,因此也被稱作“無量殿”。
顯通寺最光彩奪目的就是這最後一寶--銅殿。它坐落在寺院中軸線的最北端,巍然屹立於高台之上,在陽光下熠熠閃光。中國古代留存至今的大型銅殿共有五座,包括武當山金殿、昆明金殿、頤和園銅亭、岱廟金阙和顯通寺銅殿,但是全身貼金的僅此一例,因而顯得更加雍容華貴、金碧輝煌。它是按照萬歷皇帝的意圖建造的,為了祝願萬歷的母親李太後萬壽無疆,殿內裝飾處處體現“萬”字,圖個吉利。全殿共用銅十萬斤,殿內牆壁上鑄滿了銅質小佛像,不多不少正好一萬尊。上下兩層門扇上,也鑄有各種吉祥圖案,有二龍戲珠、魚躍龍門,丹鳳朝陽、喜鵲登梅、犀牛望月、牡丹出瓶、玉兔拜月、蓮下松鶴、老鼠盜葡萄、獅子滾繡球等等。這麼精美的工藝品,卻被人搞了破壞--西北角的銅柱上有一道明顯的刀痕,已被游人們摸得閃閃發亮,據說是康熙皇帝懷疑銅裡摻了假,用佩劍砍的。現在作為國寶級文物,游客已經不能隨便觸摸銅殿了,殿四周用鐵絲網保護了起來,擋住了“到此一游”的刀鋒,但游人繞著銅殿欣賞嚴絲合縫,細致入微的做工卻絲毫不受影響。銅殿內還懸掛著一幅黑自照片,據說是有人在五台山拍攝到的文殊菩薩顯靈的照片,天空中的白雲間隱隱約約顯現出一個面容清晰的人形,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想象中的文殊模樣,你心中的文殊是照片中的樣子嗎?
銅殿錢矗立著五座銅塔,代表著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也隱喻五座台頂。從東到西,分別代表北台、東台、中台、南台、西台。其中北台塔和西台塔是明萬歷年間原物,中間三座原為唐代所鑄,後來被無惡不作的日本侵略者掠奪走了,現在的塔是1989年至1993年間補鑄的。
陽光下的屋頂金光閃閃。
身姿優雅的蒼勁松柏,金光燦燦的房頂獸像,灰瓦紅柱的軒閣殿宇,度盡劫難的古老佛像,讓顯通寺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悠然、恬淡的意蘊。
找個游人稀少的時候,收拾一下心情,靜靜地坐在配殿廊下曬曬太陽,聽著若有若無的喃喃經聲,看香爐裡的煙袅袅娜娜地游走於松柏之間,陽光被樹影剪成碎片,一襲僧衣悄然略過,消失在大殿的另一面,感覺同樣的情景彷佛已走過了千年,時光的流逝似乎並沒有留下任何的印跡,菩薩那淡定的微笑也從來沒有過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