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遺存散落村民家
沿著安德門北街向西走,過了藏家巷,在寧蕪鐵路南側華嚴寺村的拆遷現場,記者找到了散落的文物。它們主要集中在華嚴寺村17號和18號附近。據拆遷工人介紹,華嚴寺村地塊城中村改造項目去年12月份啟動,大部分房屋已拆遷完畢,還有幾家因拆遷補償問題未能搬遷,其中包括華嚴寺村17號和18號。
從六朝到明清,華嚴寺村附近一直是南京城南佛教聖地華嚴寺的所在地。明代時,華嚴寺塔院等得到重建。1937年南京保衛戰爆發,張靈甫曾率部隊在這裡阻擊進犯中華門的日軍,原本破敗的華嚴寺成為廢墟。幾年前,賽虹橋街道華嚴寺村18號,也即明代的華嚴寺遺址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屬於不可移動文物。
順著拆遷工地旁的小路向前,在一幢兩層小樓前,一只石龜趺引起了現代快報記者的注意。龜趺背上的石碑不見了,尾部也被砌進了牆體。距離石龜趺不遠處,有一口直徑50厘米左右的古井。井水清澈,不時有村民前來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