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百年來首次系統修繕
日期:2016/12/14 11:57:31   編輯:古代建築彩繪修復現場
盛夏七月,山東省曲阜市“三孔”景區游客量持續攀升。在景區參觀的游客注意到孔廟大成門兩側的施工圍擋後,多數會詢問“是在修什麼東西嗎”?確實,這是廣為國內外關注的“三孔”古建築彩繪修復工程。“該工程2014年開始籌備,目前正在全面推進。”“三孔”古建築修繕中心副主任林丙煥對記者表示。
百年來首次系統修繕
“三孔”指孔廟、孔府、孔林,其古建築群現有房屋1300余間,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彩繪面積約14萬平方米。自清末以來,由於諸多原因,“三孔”古建築的彩繪一直沒有進行系統保護維修,只在某個單體建築大修時進行過局部修復。
由於長期缺乏修繕,“三孔”許多古建築的彩繪已嚴重起甲或斑駁脫落,個別建築的木構件甚至因失去了地仗彩繪的保護而露出木骨。2014年4月,得益於國家文物局和山東省有關部門的重視,曲阜市包括“三孔”在內的古建築彩繪修復工程正式開始籌備。
在順利完成彩繪修復材料儲備、庫房建設、技術人員培訓等前期准備工作後,《孔府西路古建築彩畫保護維修方案》等8個彩繪保護維修方案於2015年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復,並爭取到國家財政資金8242萬元。
林丙煥介紹,“三孔”的建築遺存多以明清兩代為主,建築彩繪囊括了明末清初至清晚期和民國時期的繪制風格。不僅如此,“三孔”古建築彩繪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制分類。從金龍和玺、龍鳳和玺、旋子墨線小點金、雅伍墨彩畫、雄黃玉彩畫等多類型的彩繪中可以看出,儒家所倡導的“仁”“禮”和“中庸”,不僅反映在“三孔”古建築群的布局、使用功能等中,建築彩繪的等級規制也被深刻地影響和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