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避暑休閒好去處 瑞安東寺前村現存近20幢清代古民居

避暑休閒好去處 瑞安東寺前村現存近20幢清代古民居

日期:2016/12/14 11:57:05      編輯:古代建築

避暑休閒好去處 瑞安東寺前村現存近20幢清代古民居

每一座房子均為一層樓結構。蔣文廣攝 

避暑休閒好去處 瑞安東寺前村現存近20幢清代古民居

避暑休閒好去處 瑞安東寺前村現存近20幢清代古民居

    要問瑞安市的東寺前村在何處?可能很多瑞安人都不知道,它位於瑞安市桐浦鎮轄域的雲峰山上,村前有一座始建於宋末元初的古寺——寶積禅寺,因此得名東寺前村。如今,這個瑞安市歷史文化古村落修繕了古民居,開起了農家樂和民宿,建起了小廣場、休閒木長廊、木棧道、木欄桿等,走起養生養心休閒游的路子。日前,記者前往東寺前村實地探訪,感受村內的巨大變化。

    離市區僅1個小時車程

    從溫州市區經福州路,出了桐嶺隧道就是瑞安界的桐浦鎮轄域的根溪村,從根溪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邊的盤山公路上山,全程共約1個小時,就來到了東前寺村。

    車子還沒進村,遠遠地就聽到村內傳來的歌聲,原來是從村口一幢小洋房改造成的雲峰山民宿傳來的。走進院子,只見幾位中老年人在一樓大客廳唱歌。在村口右側,兩面黑白相間的古色古香文化牆上,配有“白雲忽起山在戶,紅日乍晴人倚欄”的詩句,還掛有“古寺古村養生養心”的東寺前村牌子。

    現存近20幢清代古民居

    在東寺前村村婦女主任林麗君的帶領下,我們從村口的大拱門進村,就來到了村中央的文化廣場。村內的古民居就分布在廣場四周,依山而建,分布在山坡的上下左右方向。這裡的古民居與溫州其他山區的民居不同,每一座房子結構均為一層樓,一座房子正屋多為五間以上,成長長的“一”字形,在屋頂兩邊的檐部有飛檐翹角,屋頂上鋪有大量的青瓦,外牆多為石頭和黃泥土混合。每一座古民居均有一個獨立院子,院子由高低不一的石頭牆壘成,與院子連通的路均為石頭台階,顯得古樸,自然。

    林麗君介紹說,東寺前村是雲峰山上是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全村均姓毛,村內除了有古寺和古井,還有清代古民居近20幢,最老的一幢有180多年。以前,因交通不便,多數村民搬遷到鄰近的瓯海麗岙、瑞安市區等地,也有不少村民出國去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村內曾只有小部分老人留守,顯得冷冷清清,老房曾殘敗不堪。

    古村得到保護性開發

    直到近幾年,村內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古村才開始修繕和保護性開發。村內的武狀元府等6幢清代古民居已率先原貌修復,其中林麗君家的老宅也是其中之一。

    在林麗君家修繕後的古色古香老宅內,“德坊合”農家樂餐館已開始營業,傳統的石磨、蓑衣、谷倉等“老古董”在農家樂裡成了新“風景”,而菜品也是山上農戶養殖的本地雞、鴨、豬和種植的時令果蔬。因為村內有很多人在國外,在“德坊合”,還可以喝到原裝進口的啤酒和意大利咖啡。另外,用心的主人購買了旗袍、藍花布等傳統服裝道具,提供給客人在古村落裡拍照合影。林麗君稱,“德坊合”除了吃的農家樂,還在附近一座小洋房配套裝修了5個房間的民宿,裝修已基本完畢,預計今年“十一”正式營業,而且價格親民。

    據東寺前村村委會主任毛澤龍介紹,東寺前村去年通過財政和村民自籌資金,共投入了300多萬元用於美麗鄉村及鄉村游項目的配套建設,目前已完成了村口的景觀工程,新建了雲峰水庫的木棧道近千米;修復了村內古道;建起了村中心廣場和休閒長廊,村內道路設置了木欄桿;寶積禅寺附近巖石上立起了景觀大茶壺等項目。現在,村內已有2-3家農家樂餐飲和民宿,也有了部分可供游客游覽休閒的項目,已吸引了一批批溫州市區及瑞安的游客前來避暑和休閒養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