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大型史前石器加工場現身河北武安 面積5萬平方米

大型史前石器加工場現身河北武安 面積5萬平方米

日期:2016/12/15 15:06:45      編輯:古代建築

    4月份,我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舊石器專題普查隊在武安進行專題調查,新發現大型石器加工場2處、舊石器時代遺址2處,填補了該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空白。而在白沙坡發現的5萬余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初級加工場,面積、石器數量之大,我省還是第一次發現。

    ■ 大型石器加工場

    白沙坡石器加工場,位於武安市大同鎮西馬項西南的白沙坡。該處為低山丘陵地貌,山體基巖呈東西走向,略有傾斜,形成於晚古生代石炭二疊紀。

    負責此處普查的文物普查隊長王法崗表示,由於風化及雨水沖刷等原因,目前山體多有基巖暴露,主要是黃色、紫紅色、灰色的泥頁巖,局部地區為黑色、灰色的角巖。

    “這種石料是古人類加工工具的常用選料。在有角巖露頭的地方,就地取材並加工成毛坯。”王法崗說,他們發現這個加工場面積約為5萬多平方米,以山坡北面為中心,此地散落著大量的石片、石核、石器毛坯。發現的石制品中,多為石斧和石鑿。

    由於現場未發現陶片、磨制石器及成型的工具,專家推測,該遺址應該是石器的初級加工場。“史前先民在該地取料打制加工成毛坯,然後把毛坯帶回居住地做進一步的修理、磨制,加工成成型的工具。”專家根據其較成熟的石器打制技術和器形特點分析,認為該石器加工場的時代應為新石器時代,可能延續使用很長一段時期。

    迂城水庫石器加工場,位於北安樂鄉迂城水庫北岸的一座小山坡上,馬項河流域,石制品遍布於整個山坡。由於風化和雨水沖刷,大多裸露於地表,數量較多,粗略統計有幾百件,主要為石核、石片、斷塊、砍砸器、盤狀刮削器等,個體多較大。據普查隊員介紹,此加工廠所用原料比較單一,為砂巖、石英砂巖的礫石,這種石料在河漫灘及附近的山坡上隨處可見,應為就地取材。結合石制品的特征、地貌、地層等因素分析,該遺址的時代應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偏晚階段,也可能延續到新石器時代。

    ■ 兩處遺址

    磁山磚場遺址,位於磁山鎮磁山村南部的磁山磚場,緊臨南洺河的南岸,磁山文化遺址西南約1000米。普查隊員在磚場取土剖面上發現石制品5件,包括石片、石核等,原料有砂巖、灰巖等。石制品出自黃色——灰色粉沙中,為晚更新世末期,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晚段。

    黑龍滃水庫遺址,位於邑城鎮黑龍滃水庫大壩東南約200米處,馬項河支流的南岸。普查隊員在紅褐色砂黏土中發現石制品5件,包括石核、石片等,原料為砂巖、石英砂巖的礫石,推測其時代為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或稍早。

    ■ 意義重大

    據介紹,該地區洺河流域分布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磁山文化遺址,本次調查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該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空白,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發現,有可能為研究該地區文化的發展、演變提供線索。

    石器加工場的發現,特別是白沙坡大型新石器時代石器初級加工場的發現,為該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內發現的石器來源提供研究線索,對研究古文化交流、古代人類的活動范圍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