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勝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4:41   編輯:古代建築 長勝遺址群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友誼縣興隆鎮南3~13公裡、東西寬約9.5公裡方形區域內,分布在長勝村東約200米處的由南向北流淌的扁石河左、右兩岸的丘陵崗地上,分布面積約95平方公裡,地理坐標為東經131°31′34″~131°38′23″;北緯46°36′37″~46°41′43″;海拔高程為80~177米。
長勝遺址群由13處城址、29處聚居址組成聚落形式,有半地穴式居住址、掘土堆築的城垣等遺跡。現可辨認的半地穴式居住址遺跡約1,763個,城垣總長約2,948延長米,占地面積約62.22萬平方米。
長勝遺址群距今約2000年,遺址居山靠水,分布密集,聚居址與城址分明,形制與構築方式單一。表明了三江平原漢魏時期聚落形態的產生發展之進程。即聚居址是人類為抵御外部入侵勢力和為獲取獵物進行圍獵 而聚居在一起的居住形式。這樣的民眾聚居形式是松散的、元管理組織形式的。而城址的出現,則表明了統治者的管理范圍和防衛意識,使松散的、無組織管理的無序聚居形式得以發展進步,從松散的形式逐步變為有凝聚力的群體,無組織管理的無序狀態發展為“邑落各有大人”的有組織有領導的城邦形式,進而出現了古代的聚落形態。
長勝遺址群有29處聚居址,只有13處城址。是原始的松散的聚居形態向是步的有組織的城邦形態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長勝遺址群是研究古代聚落 的理想模式。
長勝遺城群東距興隆山遺址群約15公裡。因此,它與七星河流域其它漢魏時期遺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文化內涵具有共性。
長勝遺址群與興隆山遺址群鳳林城址等漢魏時期遺址共同孕育了七星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