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閱”中國:航拍利川大水井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11:56:11   編輯:古代建築大水井集西方建築與土家建築特色於一體
大水井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的半山腰上。整個建築群由大水井李氏莊院、高仰台李蓋五住宅和大水井李氏宗祠組成,占地總面積20000余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2000余平方米,朝向基本相同:北望齊岳山,南靠寒池高嶺,東攬尖刀古觀,西控九龍雄關,近得長江三峽之利,內擁崇山峻嶺之奇。大水井一帶,層巒疊嶂,山勢磅礴;白崖深潤,地勢險要;弱竹古楓,風光如畫。
清乾隆初年(1736年),李氏高祖李廷龍由湖南落業利川大水井。廷龍始為小商,繼為黃氏賬戶,藉管錢糧之機,很快暴發成為川鄂邊境上的巨富。從李廷龍落業大水井至利川解放,李氏子孫繁衍,先後已歷廷、祖、遠、勝、先等六代,官紳迭出、田連阡陌,他們大興土木、屋宇連棟,練兵造槍,稱霸一方。
現大水井李氏莊院建築面積多達6000平方米,有24個天井、174間房屋,鱗次栉比,規模宏大。從迥異的兩種建築法式和風格判斷,該莊院內又可分為兩個部分;西南部分基本為黃氏老宅舊貌,始建於明代晚期,木架木壁,古樸典雅,民族地方特色濃郁;東北部分為清乾隆後李氏不斷改修擴建,磚木並作、中西合璧,潇灑氣派。莊院兩端有小姐樓及繡花樓各一座,飛檐高翹,一東一西,遙相呼應,造型布局層次分明,錯落有致。
整個莊院保存基本完好,其主體共三進四廂。朝門建於東北,與正屋中軸線形成45度夾角,講究堪輿,取"龍躍大海"之意,力求正對當地河流匯入長江處之"龍口";門上仿石匾額乳白如玉,上書"青蓮美蔭"四個大字,鐵畫銀鉤,行書灑脫;朝門內,規整條石鋪成的院壩寬敞整潔。過院壩上石級十余步,入正門,正門後為大廳,一條西式柱廊橫貫左右,高大的方柱,弧形的廊檐上白灰堆花,氣勢粗犷而壯麗。中堂右為花廳,精雕細刻,豪華排場;左為賬戶,天井粉壁上一個一米見方的正楷"忍"字,筆力遒勁。前廳、中堂及後堂地面均以天井隔開,檐下均以樓道連接,彩樓迂回,四通八達。後堂左右為李廷龍玄孫李亮清、李子林居室,庭前桂子飄香,階上花草簇擁,十分幽靜。整個莊院內窗棂花樣及柱礎浮雕多達20余種,依天井而形成各自的風格,或刻或雕、或方或圓,一室一景,形態各異。原室內陳設典雅精致,床、案、椅、幾全以紅木制成,或鑲或嵌、花樣繁多。現存家具近百件,多數流散民間。
從李氏宗祠東角下石級72步,有古井一口,泉水甘冽,四季不涸。水井原地牆外,1930年,川軍賀國強率千余人進攻李氏宗祠,李氏據險相抗,相持三月不下。後來,賀國強采用圍祠斷水策略,方使李氏妥協。事平後,族長李蓋五采納賀國強建議,擴建圍牆,將水井包入院內,並在牆外親書"大水井"三字,每字70厘米見方,行書陰刻,氣勢狂放。
大水井古建築群是川鄂邊境上的一顆建築明珠,解放後收歸人民所有。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港的建築工藝、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無一不深深吸引著游人。
大水井古建築群坐落於利川市柏楊壩鎮的莽莽群山之中
大水井集西方建築與土家建築特色於一體
航拍大水井古建築群
航拍大水井古建築群
航拍大水井古建築群
航拍大水井古建築群
航拍古建築群所在的利川市柏楊壩鎮
寫滿歷史滄桑的大水井
院內陳設潇灑氣派
院內的木架木壁古樸典雅
李氏莊園裡的天井
大水井獨特的造型布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