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34: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文物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象征,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這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保護好這些文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發揮文物資源作用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系列重要論述。他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如何保護好傳統文化、保護文物呢?筆者認為,保護與發展並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保護。
  制定保護和發展的有力措施。只有在堅持傳統文化和人文氛圍相適應的前提下,文物的保護與發展才可能實現。要想保護好文物,必須開發傳統文物,在實現文物保護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要注重體現其社會價值。基於我區的特殊區情,我們要盡可能地用充滿時代精神的先進文化豐富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使之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標准。保護與發展並重,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加大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增強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與法制觀念。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單靠文物部門的力量,難以對其實施全覆蓋、全日制的有效管理和保護,更重要的是要聚集全社會的力量。因此,我們要深入全區各地特別是偏遠山區當地政府及有關領導和廣大干部進行《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充分利用“文化遺傳日”等重大時機,集中開展對文物保護的意義、目的、要求的宣傳。同時,要堅持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正面宣傳與反面“曝光”相結合,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文物保護知識及其相關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愛護文物、自覺遵守文物法規的濃厚氛圍。
  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在基本建設和城市規劃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應先由文物部門調查,地面上不可移動的實施保護措施,地下的要清理後再施工;在已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文物,設立標志,不得亂刻、亂畫,在修繕、改建和擴建過程中,文物部門依法提出保護措施,嚴防游客的有意破壞。在游客進入旅游區時或在游覽途中應不斷地對其進行宣傳、教育,對有破壞行為並引起不良後果者,應采取法律、經濟等手段予以處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