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選最丑雕塑:重慶吊腳樓 章子怡雕塑入圍
日期:2016/12/13 23:10: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吊角樓雕塑
豐都鬼城雕塑
近日,網上發起一個票選全國“丑陋雕塑”的活動,在海選階段,重慶4座雕塑“中槍”,其中包括重慶吊腳樓雕塑、豐都鬼城雕塑、永川章子怡雕塑等。截至昨日19:00,共有18663名網友參與,54.3%的網友力挺吊腳樓雕塑,認為它很漂亮;近八成網友不認為豐都鬼城雕塑丑。對此,我們邀請到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公共藝術》雜志副主編王洪義對重慶入圍的4座雕塑進行分析和點評。
入圍標准
是否被網友吐槽過
這個由搜狐網發起的“2012年首屆全國十大丑陋雕塑評選”活動,其頁面中共羅列了60多座雕塑,源自全國各大中城市,這些雕塑只有名稱和圖片,重慶的4座雕塑也出現在其中。
記者通過電話聯系上活動發起人、該網站文化頻道高級編輯高敬,她表示,活動目前正在海選階段,這些雕塑是由該網站工作人員通過在論壇、網站、微博中搜索而出,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曾被網友評論為“丑”,“活動將通過網友們投票,從海選到50強,再到20強,最終評出10大最丑雕塑。”
活動評委
“中槍”雕塑或能翻身
昨日,記者電話聯系上了此次活動的評委之一、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國,他表示,繼烏魯木齊“飛天”、鄭州“流氓豬”等城市雕塑被曝光後,城市雕塑開始備受網友關注,這也是活動發起的初衷,希望通過網絡平台給廣大網民一個交流討論的機會。
活動的另一位評委——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何桂彥表示,希望通過“最丑雕塑”的評選,帶給雕塑家一些重新思考,活動中“中槍”的如果有好雕塑,也正好可以通過活動正名。
分析
重慶吊腳樓雕塑
昨日19:00,在“最丑雕塑”評選頁面上,“重慶吊腳樓雕塑”已獲2760名網友投票。記者昨日中午在重慶洪崖洞城市陽台找到了這座雕塑,不少游客圍著雕塑合影留念。洪崖洞物管公司介紹,該雕塑是2005年由重慶大學人文學院的郭選昌教授主持設計的,名叫“記憶山城”。由於郭選昌教授目前在國外,無法聯絡上。經搜索發現,郭選昌教授先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解讀過“記憶山城”雕塑:該雕塑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完美統一,重慶的傳統吊腳樓被拔高,誇張變形分出三個枝桠,猶如一棵大樹,讓人耳目一新。
王洪義點評:將房屋建築作為雕塑作品,在雕塑界很少見,有的網友很可能因為其看起來“重心感”不強,認為其不美觀,其實這種創新手法,以及以老山城風貌為創作背景,都值得認可。
豐都鬼城雕塑
活動中,“豐都鬼城雕塑”獲得了3218票。昨日,記者致電豐都名山風景區營銷部,據相關負責人蔣先生介紹,網上說的這座雕塑是景區內“鬼國神宮”區域的大門,在1993年,由四川美術學院教授何力平設計。
“雕塑作為文化的一種存在形式,‘鬼國神宮’大門從‘鬼’文化角度出發,表現‘鬼’的形象,但並不單單渲染恐怖的氣氛,而是作為文化藝術的象征來看待”。昨日,記者聯系上何力平,他說,豐都素有“鬼城”之稱,自己也根據這裡的“鬼”文化特征創作了這座大門,“藝術不同於生活,現實中的美丑不能等同於藝術領域”。
王洪義點評:其采用了一些三星堆作品的表現手法,體現鬼神的凶狠,作為“鬼城”的代表,在這個特殊的環境背景,是比較恰當,能夠被人所接受的。
永川章子怡雕塑
活動中,章子怡水中沐浴的雕像獲得14323票。昨日,記者致電永川茶山竹海景區營銷策劃部了解到,這座雕塑此前的確存在於茶山竹海深處。據了解,2004年,張藝謀在茶山竹海取景拍攝《十面埋伏》後,該景區便修建了此雕塑,但建成後,該雕塑一度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爭議。“現在已經拆除了”,對於網上的評選,景區營銷策劃部的工作人員如是告訴記者,當記者追問是否因為爭議過大拆除,對方表示:“具體原因並不清楚。”
王洪義點評:該雕塑“惡俗”,有傷風化,和人們的正常審美心理相悖。
網絡調查
僅14%網友認為吊腳樓丑陋
在本報聯合大渝網展開的調查中,54.3%的網友認為“吊腳樓雕塑”很漂亮,只有14.03%的網友認為其很丑陋,其余的網友表示不好說。對於“豐都鬼城雕塑”,53.87%的網友都認為藝術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還有24.88%的網友認為其漂亮,只有21.26%的認為其丑陋。對於“永川章子怡雕塑”,80.89%的網友都認為其丑陋,13.11%的認為不好說,其余認為不丑。
網友們也紛紛在調查頁面中留言講述自己的觀點,“蜷在懷裡的貓”說,吊腳樓的那個雕塑非常具有重慶氣息,文化底蘊很濃厚,是老重慶文化的體現,不知道為什麼會入圍?網友“xin雪”說,豐都的雕塑是按照當地風格特色設計的,不能只看表面。網友“可可”稱:“章子怡那個雕像我去看過,是電影裡面的玉蛟龍洗澡的鏡頭復制,我去看的時候水位沒這麼低,胸部是完全被水淹沒了的,這張圖片在我看來多少有些斷章取義的了。”
建議
結合雕塑時代意義和內涵來評價
“要結合雕塑的時代意義和反映的內涵來綜合評價”,昨日,上海大學雕塑系教授蔣鐵犁表示,雕塑是城市化進程中的表現形式,在記錄歷史變遷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但不應把日常生活中的審美標准帶到雕塑藝術中來,一些外觀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雕塑,其背後的歷史底蘊、建設背景,都應是重要的評判要素,如果網友不了解這些雕塑的背景資料,很難理性判斷美丑。他建議活動網站應配上參選雕塑的資料,評選結果才更為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