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天辛大師 建築風水民俗 文化遺產日急需申遺

天辛大師 建築風水民俗 文化遺產日急需申遺

日期:2016/12/14 10:48:27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針對風水等民間信仰項目入不入選非遺的問題,文化部副部長表示,不能草率地或者盲目地下結論,“應該做一些深入研究。我們對一般性地否定或者肯定都是反對的。”文化部官員的表態似乎讓一貫潛行的風水直起了腰,一時間,聲援文字紛紛攘攘,標簽也赫然換成了“建築風水文化”。

  只是,無論是否在非遺國家名錄上落籍,中國人在風水上的參與也不容低估。即便是在風水等於迷信的管制時代,民間看風水、信風水的風氣都沒有停下來過。帝王陵墓、名人故居等等地方為什麼成為人們出游的熱區?從導游生拉硬拽大講風水即可見一斑。流風所及,民間尋常百姓還只是在造屋建墳時動動羅盤,而官員往往順勢在公權力的獲取乃至運行過程中,也讓風水“參與”了進來,鬧了很多笑話。可見,幾千年來影響塑造著中國人精神氣質的風水,早就是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早就是“文化遺產”了。

  關於風水這項文化遺產的公眾參與,更要做一個界定,那就是民間可以寬松,官場嚴格禁絕,很簡單,官員一旦紛紛開始公開研究風水,則公權力多將換成香火錢了。

  扭曲的路徑,不會生成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文化自覺。今年早些時候,國家文物局長提出,文化遺產應該“擁有尊嚴”,當各地政府和廣大民眾切實認識到文化遺產保護的現實意義,人們才能傾心保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才能獲得應有的尊嚴。其實已經指出了“人人參與”的路徑所在,那就是,領導干部首先要提升人文修養,不能急功近利殺雞取卵;同時,要培養公眾文化意識。除此之外,文化遺產的事情並不能僅僅從文化上著手,還需要認真破解背後的社會背景。或許,後一點更為重要也更為緊迫。

  天辛大師說:人們對風水學及風水師的矛盾心理。這不是風水本身的錯,是人們不懂風水,無法識別風水師知識水平技術高低的結果。自古以來風水師知識多為自學,操守均靠自律,水平全靠自吹,職稱全都自封,無人為風水師評定學術高低,無人為風水師設立道德標准,行為規范。這是中國風水學中一大缺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