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明陵以“風水”民俗學選址趣談

明陵以“風水”民俗學選址趣談

日期:2016/12/14 19:58:15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我國古代人們不論是興建房屋或修築陵墓等,均十分講究“風水”。據晉代郭璞所著《葬經》一書言:自然界中存在著陰陽之氣,這種氣富於變化,以“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這種“生氣”具有“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的特點,所以在選擇房址、陵址時,均需注意選取有山有水,自然環境良好和“聚氣藏風”的好地方,從而以利人生及蔭福子孫後代。明陵的選址,就足以這種“風水”民俗學說為依據的。 
      龍脈“干圖”選址觀
      根據明代王圻編的《三才圖會地理》一書言,風水的基本觀念就是“龍脈”觀念,即沿龍脈流行於地中的“生氣”可帶來幸福。自古以來,中國以昆侖山為天下主,其發出5支龍脈,兩支伸向歐洲,3支蜿蜒於中國。中國的3支分北干支、中干支與南干支。北干支沿黃河通過北部地區止於朝鮮,而“旺氣在北京,結為天壽山諸陵“;中干支與南干支則分別沿中原地區及華中地區而去,故分選南京、鳳陽作明皇陵址。    燕王朱棣經“靖難之役”在南京奪得帝位後,改年號為永樂。他為更好坐鎮中原,以利保護明滅元的勝利成果,決心遷都北京。當永樂五年皇後徐氏死後,朱棣使命禮部尚書趙頨和江西地理風水術士廳均卿等前往北京選擇陵地“吉壤”。先後曾篩選潭柘寺、燕家台、屠家營等地,朱棣均不滿意。因為潭柘寺山高溝深,地方狹窄,認為不利子孫後代的發展。燕家台的“燕家“與“晏駕”諧音,犯忌。屠家營地名,因皇帝姓朱,“朱”與“豬”同音,屠即宰殺之意,故又犯忌諱而被棄之。後來朱棣到昌平北的黃土山,到這裡東、西、北三面環山,河流蜿蜒,南側出口有龍、虎二山把門,形成一個小平原,靠山面水,聚氣藏風,自然環境優越,景色十分幽美,朱棣認為這是一塊理想的“萬年吉壤”。故於永樂七年(1409)五月封黃土山為“天壽山”,並始建長陵。歷經230多年,共建有十三座皇陵、七座妃嫔墓和一座太監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