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徽州”看徽州風水觀
日期:2016/12/14 18:00:07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如果回溯幾十年,中國人早有“吃在廣州,穿在杭州,玩在蘇州,死在徽州”之謠。倘若再上溯到明清時代,“生在揚州(或杭州),玩在蘇州,死在徽州”更為世人耳熟能詳。
所謂死在徽州或葬在徽州,首先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說徽州是中國風水學的中心,徽州羅盤聞名遐迩;二是說在世人心目中,這裡林木陰翳,風水獨好,而徽州的棺材更是相當著名。婺源縣位於婺(源)休(寧)公路的南側,這一帶山區歷來峰巒疊嶂,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當地出產的杉木木質良好,生長周期短。
徽州人對於慎終追遠相當虔誠,在他們看來,安葬先人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在安葬先人時,凡是在人世間需要享有的一切,幾乎都要為亡者置備。其中,當然最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塊安葬屍骸之處。在傳統的觀念中,選擇墓葬,必須向陰間的土神購買土地所有權。為此,訂立契約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不少徽州文書中都有《風水地契式》。從格式上看,與民間土地田產推收過割中的契約文書極相似,只是價格,如“其價錢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貫正”的寫法比較獨特,想來反正是騙鬼的,所以不妨瞎填一番。
在胡適的故鄉徽州績溪,當地人講述,男人一生中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娶老婆,二是蓋房子,三是砌生宮。這三年事辦好了,一生之願足矣。
為了選擇好的“風水”,有的家族甚至不惜代價重金購求。安徽大學趙華富教授曾提及一個故事,徽州鹽務巨商、歙縣棠樾鮑氏宗族有一次選定了一處好“風水”,地點是在歙縣雄村曹氏宗祠大院裡,雄村曹氏為紳商大戶,還出過曹文植、曹振镛父子那樣顯赫的中央級大官僚,自然極不好惹。為此,鮑氏族人挖空心思,在曹氏宗祠附近某個地方砌起一圈圍牆,在牆內築了一座假墓,墓下再挖一條地道,通向曹氏宗祠大院地下。然後乘夜深人靜之時,將祖宗棺材通過地道運進“風水寶地”。可是,此一舉動不巧被附近的人看到了。鮑氏族人為了不洩露天機,遂以重金收買人身。但此事後來還是被曹氏家族發覺,遂告到了官府。不過,在官府派人到雄村調查之前,鮑氏又以每只一兩銀子的高價,大量收購蜘蛛,將之放入新修的假墓中,結果一夜之間蛛網密布,鮑氏得以證明不是新葬,而是久遠的一座老墓。
上述故事的真實性尚待查證,不過,它卻揭示了因風水而引發的訴訟糾紛。徽州人素以好訟著稱於世,而訟案的成因,十有八九就與祖先墳茔風水有關。
推薦閱讀:
李根源緣何成文化圈民國“大佬”
晉城:一村之中就有兩處“國寶”
婦好長方扁足鼎青銅禮器
長沙將建漢長沙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